|
|
|
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时间:2009-09-14 |
|
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一富有针对性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总结提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它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观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主线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和创新,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国情世情出发,提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十分重要的科学论断,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它鲜明地告诉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因为这条道路是在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国情世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开辟出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正式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又从当时和平发展的国际大势出发,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要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此后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在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研究基本国情与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逐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能否正确地认识国情,直接关系到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首次将其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应坚持的基本路线等问题。这就为理解建国以来的成功与失误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分阶段的原理的重要性,而不再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急于求成和超阶段发展,坚信社会主义是一个在不断变革中不断完善的社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社会。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主观构想基础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是“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是在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主义,而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需要,并促进了社会化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而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贫穷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而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正是从这个角度,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中国现实,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历尽艰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找到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既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借鉴人类现代文明优秀成果,提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由于当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世界影响力和中国革命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历史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夺取了全国政权,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后来,随着这一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以后,不仅在苏联,东欧和中国也都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开始了改革的初步尝试。1956年,毛泽东强调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就标志着开始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但是,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这种可贵的探索没有成功,只是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思想遗产。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任务落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他们继承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逐步开辟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曾说过:“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
此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聚精会神抓党建,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终于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突破了苏联模式,而且正确对待和分析世界各种制度的优劣,通过及时了解世界范围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大胆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不懈地推进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包含的一些内容,是体现人类文明的共有成果,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
改革开放之初,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就受到了不少人的怀疑和指责,有的把经济特区与过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相提并论;有的说经济特区只有国旗还是红色的,甚至把对外开放简单地说成是引进资本主义。但30年对外开放的历史证明,这种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的确是不必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的观念,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公有制的观念,可以说深入人心。1981年6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认识,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定了正确的方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决定》的精神,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及计划与市场关系等问题也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党的十三大报告针对在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式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就在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1年一二月间,他在上海视察时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此情况下,1992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妨碍改革开放的种种议论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这个讲话精神,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战略上的重大突破,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
党的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从1994年开始,在计划、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得以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明确回答了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破除了姓“公”姓“私”问题的思想障碍,使人们从长期存在的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旧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开辟了道路。党的十五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各项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摒弃了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的旧框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一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七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由此说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一种纯主观的选择,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性的选择。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非常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同坚持改革开放相联系的。正是在这个充满荆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避艰险,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这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事实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劳动、心血和经验,是我们自己的独创。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各族人民选择的正确道路;而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对这两年思想理论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科学回答。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拓展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根本上说,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将继续证明这一点。因此,对改革开放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惊慌失措,而是要坚信“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所以,我们应该坚信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形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始终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