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时间:2009-09-14 |
|
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从当时的背景看,不改革没有出路。一方面,“文革”刚刚结束,“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改革开放正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短短30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起步与发展。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总是历史地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萌芽、构建到确立、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的,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展开。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植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比如,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社会主义理论均未提到过它,但它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因而人们就认识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以往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理论都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但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在中国不仅能够统一,而且实现这种统一的改革开放实践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成就。这种空前的成就不仅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而且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源于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契合时代要求和善于创新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的传统,改革开放的魄力和气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放眼世界、追随时代潮流,通过变革而发展自己的可贵精神。从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看,中国社会的发展呈阶段性地向前推进。这种阶段性的区分,一方面,决定于领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中国共产党结合历史进程而提出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决定于社会在发展变化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两方面紧密相连,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思路、任务确定、目标选择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样的阶段性发展中逐渐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理论应实践的需求而产生,没有实践需求的理论是无效的理论,顺应实践需求的理论才具有生长、成熟的空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连接这三个阶段性成果的主轴是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关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二是关于对共产党的认识,三是关于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艰辛探索,以及由此而积累起来的思想结晶。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再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着这三大规律的认识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相应的回答,从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成熟的清晰路径。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特性正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前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然会继续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必须看到,我们现在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阻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和挑战,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继续前进、不懈努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改革开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