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
时间:2009-09-14 |
|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自身的不断解放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伟大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从姓“社”姓“资”绝对对立到相互取长补短,从公私对立论到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惊呼“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从强调社会对立、阶级斗争到共建和谐、科学发展,从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改革开放的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在这一历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自身的不断解放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历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定位提供了时代坐标
回顾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可谓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而国际风云的每一次变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次波澜,都必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引起起伏和跌宕。这种思想意识领域的起伏跌宕,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与历史任务,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定位提供了时代坐标。
70年代末,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世界发展潮流,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改变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主要倾向”的判断,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新的科学判断,从而为准确地判断国际形势,确立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定位确立了新的时代坐标,从而实现了党的各项工作、包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反思这场政治风波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这就告诉我们,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争夺从没有停止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和平与发展年代只能强化,不能淡化,更不可削弱和放弃。
2001年中国加入WTO,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全新的世界格局以及在新格局中的工作定位问题。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既需要民族自尊和自信,也需要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迈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既需要把握全球化的机遇,也必须正视全球化的挑战和陷阱。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进程中,怎样帮助人们正确、充分地认识全球化进程中蕴藏的机遇,怎样引导人们清醒、客观地认识全球化进程中潜伏的危机(今天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无疑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怎样打开人们的国际视野,学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思维,怎样认识全球化进程中两种社会制度对比的复杂化态势,怎样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竞争的政治意义以及政治分歧的经济根源,怎样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域不见硝烟的战争,等等,这些既是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共同面对的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像改革开放之前那样关起门来干自己的事情,而必须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新定位开展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更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变动不居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现实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相机而动,不断创新适应于新形势新实践要求的工作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的源头和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反之,改革开放3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鲜活实践,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当代中国,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全面改革的进程已势不可挡地展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已毅然决然地打开。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带来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深刻的变革,也是社会思想意识领域产生变革的深刻动因。首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促使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从封闭到开放的转换;其次,由求稳向求新的意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从守旧向创新的转换;第三,出现了尊重权威向崇尚民主平等的意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从权威意识向民主平等转换;第四,出现了从“重义轻利”向“义利兼重”甚至“重利轻义”的意识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从忽视物质利益向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的转换。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稳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增强,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崭新成果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伴随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更新工作理念。首先,人们民主法制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民主法制理念,以法律为工作的基本准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尊重和切实维护个体的合法权利;第三,人们参与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尊重群众参与意识和首创精神的工作理念,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起新的工作理念。十七大报告精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这既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性质所决定,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树立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新理念,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纠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偏重社会而忽视个体,偏重物质效益而无视生态代价的偏颇倾向,坚持社会与个体兼顾,效益与生态并重的工作新理念;第三,树立促进和谐的工作新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偏重对立与斗争的传统工作理念相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促进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工作新理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30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探索和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群众,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就可以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更多的群众,同时也是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形成和凝聚更多、更大、更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领和凝聚全党全体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内容构成,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任何社会的阶级、政党、国家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个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质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发展道路、理想目标、精神动力、行为规范等基本问题。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同理想为目标,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的重要工具,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群众,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
◎现代信息与传媒技术的新进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载体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载体都是完成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都是联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也即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重要纽带。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我国有着悠久的德治和德教传统,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和政治教化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德和政治教化理论与方法体系。如正面灌输、身教示范、礼乐结合、化民成俗、环境陶冶、因材施教、修身养性、反省慎独、身体力行、积善成德等方法。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继承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和政治教化方法,创造了一套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如言教和身教相结合的方法、灌输和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在新时期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载体也一般包括谈话、开会、讲座、学习研讨、典型宣传、社会实践等载体。
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尤其是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载体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推动和支持。
一方面,由于电视、计算机、网络、手机、多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在大众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大众传播媒介途径寻求和接受信息,而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并不一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相一致,有的甚至携带着负面的不良信息。一些敌对势力也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此角度讲,大众传媒无时无刻不在与思想政治工作抢夺着教育的时空和阵地。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又为新技术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方法,选择新载体,开辟新途径的技术动力和支持。可以看到,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创造出了不少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载体。如运用网络载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丰富性和便捷性,及时、大量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迅速、广泛、准确地了解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动态,把握社会思想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利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主体性,淡化和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这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也创造和选择了博客、BBS、网络聊天工具、主题网站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的现实生活领域拓展到了虚拟世界,既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率,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成为未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如白驹过隙,但历史一定会铭记这段不平凡的伟大历程。历史也一定不会忘记,思想政治工作以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有力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思想解放。而作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马前卒”与“清道夫”,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必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常新课题。(作者: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