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
|
|
|
|
公共交通设计:城市形象代表王健与黑金娜的对话
|
|
时间:2009-08-01 |
|
王健,城市公共交通学者,《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兼职教授。1960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长安大学)运输管理专业,工学士。 王健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交通安全心理学》(ISBN 7-5023-0184/U•11)、《交通美学:理论与实践》(ISBN 7-5023-0184/U•11)、《世界客车图解指南》(ISBN 7-5023-0184/U•11)和《巴士快速交通指南》(ISBN 7-89491-175-5)等,主要译作是美国公共交通协作研究报告《巴士快速交通实施指南》(ISBN 9787112104659);王健一直不断地在国内外专业发表系列学术研究论文,并为一些专业媒体撰写专栏和评论。 王健是国际公共交通联盟(UITP)的专业会员、中国巴士快速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从2003年开始,王健参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分会倡导和推广巴士快速交通系统。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2003年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巴士快速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2005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行动大会”和2006年在济南召开的“中国巴士快速交通实践大会”。王健还主持了国家建设部200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建科[2006]98号文件)《巴士快速交通技术运营研究》(06-K4-38),并在2008年12月通过课题验收(建科验字[2008]第105号文件)。 作为知名的巴士与客车专家,王健主编的《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系列也不遗余力地促进运营商与制造商的合作,提高中国城市公共汽车服务水平,王健还是长期担任亚洲客车周(ASIA COACH WEEK)的中国评委。
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是关系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城市变革,也是旨在不断树立公民责任心和共同生活意识的行为革命。 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就是传递这座城市风格、魅力和文化的流动符号。 法国整体公共交通设计公司的赫金娜女士以巴黎T3线有轨电车为样本,为我们展示和阐述了公共交通设计的典范。 “不要认为北京的标志就是天安门,巴黎的标志就是艾菲尔铁塔,流动的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法国公共交通设计师黑金娜•夏荷薇•贝罗女士应《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王健的邀请,在重庆交通大学与相关机构的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传递了公共交通设计新理念,她以20多年参与法国多个城市以及欧洲大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的经验,为我们展示和阐述了公共交通设计的典范。
公共交通设计时代的来临
王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许多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接近欧洲城市的水平,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公共交通设计? 黑金娜:中国目前的公共交通设计和管理水平,与法国30年前的情形很相象。也许法国城市在过去30年走过的发展道路,中国城市只需要5~6年的时间就可以跟上。显而易见的是公共交通设计方面的需求很大,而政策相对落后,中国与法国和欧洲城市刚开始发展公共交通一样,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欧洲在公共交通设计领域探索出来的¾¬验,中国城市只需要借鉴就不会去走欧洲国家和城市曾经走过的弯路。
王健:公共交通设计与审美密切关联,中国与法国有什么差异? 黑金娜: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是不容质疑的,审美观也是享誉世界的。以手机为例,中国的手机及配套产品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很时尚的。今后的某一天,中国人也会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在城市道路上跑的公共交通工具,它们不漂亮、不舒适和不便捷就不会选择乘坐,这个Ô¬则是世界通行的。
王健:请你为我们概括描述目前欧洲城市公共交通是什么样子? 黑金娜:在法国,城市的决策者也曾¾¬把公共交通看作是学生、老人等相对贫穷人群的交通方式。因此,公共交通运营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要改进公共交通的舒适性,而是简单地降低票价来迎合这些群体。 当车辆外观和内部设计都非常时尚的新型交通工具——有轨电车重新在欧洲成为以种风尚,便迅速地吸引许多从来不选用公共交通的人群,如城市的白领。他们发现乘坐有轨电车要比自己开私人小汽车更舒适、便捷,而且没有堵车。
王健:照这么说,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才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最有效办法? 黑金娜:新修10条道路,不如管好5条道路,管好5条道路的最基础工作就是设计好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才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有效办法。
王健:我们知道巴黎已有4条有轨电车线路,并成为巴黎街头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黑金娜:公共交通工具是流动的城市标志。我们必须明确这样的观点: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是城市的标志性产品,它们要与固定的交通市政设施相互配合,构成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就像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样。
王健:设计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你认为要遵从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黑金娜:公共交通设计师需要体验城市。以RCP公司竞标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公共交通设计项目为例,我们的设计师首先要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和专家进行交流,还要到那个城市居住下来,体验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设计不是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图,仅仅向当地官员和专家咨询还不够,我们接受任何一个项目,永远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就是对这个城市进行分析和了解。 公共交通设计所提供的设计文件夹包括所有相关的详细的图纸、选材要求和标识等内容,制造商和建造商可以根据设计文件夹进行制造和建设。
王健:公共交通设计师如何了解一个城市? 黑金娜:从大的方面讲,要了解当地的人口、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小的方面则包括城市的气候、市民生活状态、出行习惯、上下班时间等,设计师一定要在这个城市居住生活才能亲身体验。 这不是简单的调查研究,设计师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真实地靠近消费者的感觉,才能把握公共交通设计的要义。
王健:公共交通设计师如何发掘城市的特征? 黑金娜:我们从阿姆斯特丹的地理和历史进程着手,发现这个位于欧洲尽头的港口城市,具有所有港口城市的共性特点,这里不仅有当地的荷兰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是一个具有文化多元性的城市,居民的思想很开放,喜欢远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后,我们的设计师了解这个城市的特征和人们的生活规律,然后就可以不受约束地,向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交公共交通设计方案,一个能够使居民更方便地利用地铁,并受人们的喜爱的公共交通系统。
王健:公共交通设计师推荐阿姆斯特丹采用什么样的公共交通工具? 黑金娜:我们提出建设地铁的方案,这对阿姆斯特丹的公共交通系统来讲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阿姆斯特丹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自行车,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的趋势。于是,我们的设计师有针对性地研究哪些人群可能选择乘坐地铁,如果市政府和市民接受地铁这种公共交通方式,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与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关联。阿姆斯特丹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如巴士、轻轨、城市通勤列车和城际列车,但这些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缺乏衔接的环节。我们提出建设地铁环线来实现沟通这些交通工具并形成网络,这也是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基本想法。 欧洲的公共交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已进入联网时代,需要把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有效地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方便居民出行的系统。
王健:设计师的生活体验能够发现什么? 黑金娜:我们曾经给勒芒市设计公共巴士,在完成造型设计后,设计师选择橘黄色为主色调,这个方案就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我们的设计师发现:勒芒的老城墙、当地的大桥,以及教堂里天使穿的衣服,都是这种橘黄色。因此,公共交通设计师提出的色彩方案就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肯定。 有轨电车成为公共交通风尚
王健:巴黎人俏皮地描述他们的生活方式是:metro,boulot,dodo,意思是说巴黎人每天就是乘地铁、工作和睡觉。巴黎人似乎不喜欢地铁? 黑金娜: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久而久之,市民有些厌倦这种土拨鼠般的出行方式。当有轨电车重新在巴黎街道出现后,已成为巴黎这座古老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有轨电车连接巴黎著名的文化景点和历史风貌区,乘客在车内仿佛是在体验观光之旅,而有轨电车的内部还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提供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王健:公共交通设计与汽车设计有何不同? 黑金娜:公共交通的设计与小汽车设计是不同的,在性能上要适应更多人群阶层的需要,在风格上可能是众口难调,需要寻找一个大众认同的方案,必须进行系统的考虑。 在设计细节上来讲,公共交通设计一定要适应在公共场合使用,车门的设计不能阻°¬乘客上下车,这在地铁的设计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客流量非常大。 车门的设计技术性很高,与设计日用品,如手机和皮包就不一样,它的功能性更强,而且还要考虑文化背景。
王健:请问法国的城市公共交通设计项目,通常是由政府、建造商或运营商来负责? 黑金娜:大型的公共交通设计项目都需要竞标,通常是由当地政府或市长直接提出;有时是由公共交通工程建造商有目的地寻找符合他们要求的设计师,如阿尔斯通;也可能由国有或者私营的运营商来承担,如巴黎地铁、威利雅公司等,他们对公共交通工具和设施都有不同的想法。 法国的地铁、无轨电车、巴士、城际列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和统筹都是由区域和当地政府直接负责的,以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王健:城市里的巴士与轻轨,甚至与郊区的小巴都是各自运行,分属不同的运营公司,如何使他们形成无缝换乘的网络? 黑金娜:在公共交通领域,没有任何一种交通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居民出行问题。一个城市不能只提供一种交通方式给市民选择,需要将不同的交通方式,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组合,扬长避短,并沟通各种交通方式形成网络,以满足市民不同时间和不同需求的出行。 公共交通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建设整个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的枢纽场站,也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有设计师、建筑师、材料工程师和运调管理的人员,一个简单的项目,如地铁线或地铁站,都要融汇这些人的工作和共同努力。
王健:如果说公共交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城市的变化进行动态修改? 黑金娜:公共交通设计师必须研究城市的特征和居民的特点、掌握设计公共交通产品的技能,才能设计出让各方人都喜爱的系统。 例如,巴黎政界和学界争议长达7年之久的有轨电车项目,因为巴黎已¾¬建成有非常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什么还要在地面上规划修建有轨电车呢?就是考虑到与要把地铁与巴士等交通工具相互补充的缘故。 王健:请问欧洲人是怎么认识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黑金娜:在中国经常听到人们说:一个大城市一定要有地铁才能算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我认为,这种观点很片面。 有轨电车也可以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干,就像人的神经中枢一样,有轨电车结合巴士快速交通,也是很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两种交通方式的结合中,一定要考虑人们分流换乘时的衔接,乘客一下有轨电车能够方便地换到巴士快速交通车站。 此外,还需要采用小型巴士来填充这个系统无法达到的城市角落。 公共交通设计的灵魂
王健:法兰西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我们看到风格迥异的列车,政府对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的老式列车进行改造,公共交通设计师发挥了什么作用? 黑金娜:法国政府的此举并不是无事生非,而是明白公共交通工具是体现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流动的标志性建筑,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公共交通设计师的作用就配合现代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重新设计列车的内外观,这是一个¾¬典的案例。Transilien有1000多辆双层列车在法兰西岛运行,这些列车大多行驶30多年,车内外设施已¾¬老旧,改造之后还要行驶15年。 公共交通设计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很:重新设计内外观达到统一的效果,所有列车刷上蓝底灰色Transilien外装,并以色盘来突出车门,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减少街道涂鸦者故意破坏的影响。
王健:如何避免公共交通系统的杂乱无章? 黑金娜:这就需要公共交通设计师在认真的调研后,对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门,进行仔细地考虑,做出有灵魂的设计。 一个必须明确的观点是,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是市政的标志性产品,与不动的交通市政设施相互配合,构成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像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样。
王健:你为什么要把公共交通与城市标志性建筑相比? 黑金娜:公共交通不仅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要,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风格、传统和文化。 城市的标志不仅仅是标志性建筑,北京不仅仅是天安门,巴黎也不仅仅是艾菲尔铁塔,流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王健:怎样才能使公共交通工具成为城市的标志? 黑金娜:通过公共交通设计,除满足制造、施工的功能需求之外,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例如,将城市的主要颜色使用在公共交通上,使巴士与有轨电车能够迅速被辨认出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的融合。我们的公共交通设计师负责设计里昂市中心到里昂国际机场的快速列车,设计前专门考察了里昂国际机场的设计风格,并考虑如何使列车的设计风格与机场风格衔接,使其联系不显得生硬。 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在法国勒芒,我们从2003年开始设计公共交通系统,一共花了4年的时间,直到2007年才提出勒芒的有轨电车方案,这个设计现在已被很多法国城市争相效仿,每个城市都希望有这样靓丽的风景线。 公共交通设计引导居民出行选择
王健:中国的高速列车设计上也很国际化,中国的公共交通设计时代正在来临,你如何看待中国的现状? 黑金娜:我和公司的同事近一年来,调研了中国公共交通设计的情况,我看到的D字头列车设计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让欧洲的专家刮目相看;在一些巴士制造厂看到的车型也非常具有国际意识。中国公共交通设计的繁荣时代要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快。
王健:你强调公共交通设计,但在中国似乎还很少有城市能个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为什么? 黑金娜: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享誉世界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同样会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城市道路上的公共交通工具,当发现它们不舒适、不漂亮、不便捷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选择乘坐。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中国城市也会体会到整体设计的好处。事实上,对公共交通的设计可以引导社会大众的出行选择。 王健:如何引导社会大众? 黑金娜:在法国城市里,运营商普遍认为,公共交通是学生、老人、孩子等贫穷群体选择的出行方式,因此根本没有对其进行设计改造,使其更合理舒适的想法。 当有轨电车成为街头风尚的时候,这种内部、外部设计都非常先进,并与城市的文化很好对接的交通工具,很快吸引了另外一部分人:一个从来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群体,例如小资、白领,他们也开始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设计可以展示城市的特征和气质,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接受、享受公共交通带来的好处。
王健:你的意思是公共交通工具提供舒适、便捷服务的时候,可以吸引人们放弃小汽车? 黑金娜:是的。为什么人们看重私人小汽车?因为它很方便、漂亮、舒适。如果我们设计出同样方便、漂亮、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并且不会发生交通拥堵,这是不是会让这些人放弃私人小汽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呢?
王健:但很多中国人还把拥有私人小汽车作为一种梦想。 黑金娜:政府和大众要明白。真正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源是私人小汽车。在巴黎,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两辆小汽车,如果每个人都开小汽车车上下班,那么有可能大家全部堵在路上,一天也动不了。 谈到公共交通,人们总认为那是便宜的选择。事实上,当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可以与私人小汽车媲美、甚至超过私人小汽车的时候,高收入的人群也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证明了的道理,我相信在中国也行得通。中国目前一些城市已¾¬接近欧洲水平,能尽早考虑这些,就会少走冤枉路。 要对公共交通进行全面设计,交通工具的改善只是一个方面,运营管理,需要政府进行战略性的考虑。
王健:如何设计公共巴士? 黑金娜:公共巴士的设计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要考虑它的文化背景。巴士不是随便可以更换的,其使用寿命为15年,地铁和列车的使用寿命约40年。制造的选材上要考虑耐久性,运营使用上要考虑方便清洁、更换和维修,设计风格上要有明显的识别性,要考虑可持续性,而不能是追随潮流。 概括地讲,公共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有3个要点:一是满足功能需要,二是反映城市形象和风格,三是为公众提供好的信息平台。 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内部设计上,也要考虑3个要素:车内空间布置、灯光设计和乘客信息(线路图等)。
王健:交通拥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公共交通设计的角度,可以发挥那些作用? 黑金娜:交通拥堵不仅仅是道路方面的问题。事实上,道路修宽了,受益最大的是私人小汽车。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小汽车就会越来越多,这种增长是成正比的,再宽的路和再多的道路都不能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王健:欧洲城市怎样处理交通拥堵问题? 黑金娜:实践表明,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一是在修路的同时,对交通进行整体设计,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这是事半功倍的过程,新建10条路不如管理好5条路。 第二是发展公共交通。如果更吸引多人选择公共交通,花大量的钱和精力去修建路,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在公共交通设计上。
王健:对中国城市的公共交通设计,你有什么具体建议? 黑金娜:中国城市需要综合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重庆目前的轻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还需要改进,总之不要让乘客乘坐起来感觉很麻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