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与共和国共同发展进步的重庆交通
 
时间:2009-12-03 

  【主持人】
  滕主任,据我们了解,解放初期重庆的交通很落后,历经60年发展,今天的重庆交通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这一发展历程是如何形成的?
  【滕宏伟】
  重庆交通60年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重庆解放到1977年改革开放前。1949年11月30日,重庆获得解放,重庆的交通事业也获得了新生。当时,全市公路仅836.5公里,多是标准很低的泥石路。重庆市人民政府把发展交通特别是公路事业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抢修被战争损坏的道路,一方面加紧修筑新的公路。1953年建成了重庆解放后的第一条干线公路——131公里的渝南(充)路重庆段。各区、县、乡公路也得到较快发展,到1957年公路已达2236公里。同时,道路运输也相应发展。1950年6月1日国营西南运输公司成立。之后,民营汽车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上国营,一批大中型运输企业相继成立。到1957年,重庆客货汽车发展到2808辆。1958年后,重庆公路建设、道路运输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路建设、道路运输都形成了新的发展高潮。重庆的水运事业,在解放后的一个时期,由于当时西南地区客货进出的主要通道是长江航运,曾有迅速发展,但随着宝成、湘黔、襄渝等进出西南地区的铁路建成和公路的发展,客货运输分流,使水运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滕宏伟】
  这一时期,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革十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阶段。重庆交通的重点在恢复、重组,并有适当发展。当时公路总里程为15421公里,有公路桥梁501座。交通面貌有所改善,但发展速度不快。
  【滕宏伟】
  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7年直辖。改革开放前,重庆交通运输基础薄弱,设施落后,运输结构不合理,再加上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广大地区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运输矛盾日趋突出。解决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成为交通的中心工作。彻底改变交通落后面貌,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助推重庆经济的起飞,既是时代发展对交通的迫切要求,也是重庆交通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此,重庆交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系统励精图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交通彻底走出了“漫步”阶段,步入了正常发展时期,这也是重庆交通打基础、筑平台、求发展的重要时期。
  【滕宏伟】
  通过20年的发展,截止199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7045公里,比1978年净增1162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886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建设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突破”;域内通航里程2468公里,港口码头达到1122座,年吞吐能力100万吨以上的港口共5座,100万人次吞吐能力的港口共9座;市域铁路形成了“一枢纽三干线二支线”的布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重庆民航实现历史性跨越,重庆交通初步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种运输方式较为齐全的交通体系,为重庆直辖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滕宏伟】
  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重庆直辖至今。虽然改革开放至直辖的20年,重庆交通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交通的落后面貌仍未根本改变。直辖之初,重庆交通发展极不均衡,骨架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出口通道仍然不畅,县际干线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当时城口县至重庆需要3天时间,巫溪、巫山、秀山等县至重庆也至少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同时水运等交通发展十分缓慢,交通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直辖十年来,重庆交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和直辖等重要战略机遇,负重自强,大胆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滕宏伟】
  直辖十二年来,历届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庆交通发展呕心沥血,倾注了无限精力与关爱,将1998-2000年作为“交通建设年”,并提出了“五年变样、八年变畅”的目标,同时将地方公路建设权限下放,由区县政府负责实施,提高了各区县建设地方公路的积极性。2000-2002年期间,提出了“8小时重庆”目标,重点解决秀山、巫山、巫溪、城口的交通落后状况。依托渝长、长涪高速公路和长万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国道319涪陵至秀山、省道103万州至巫山以及省道202万州至城口的公路,总里程为922公里,加上三条高速公路的资金,总投资约为115亿元,工程于2001年全面开工建设,2003年底“八小时工程”全部竣工,“五年变样”的目标顺利实现。


  【滕宏伟】
  2000年8月,在原市交通局、市公用局、市经委交通处、市港口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统一主管全市城乡公共客运交通及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目前,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下设重庆市公路局、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重庆市港航管理局三个直属事业管理局和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另有高发司、航发司等企事业单位10余个,大交通的管理体制得到建立和理顺。
  【滕宏伟】
  2002-2005年期间,将原规划2020年建成的“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部提前到2010年前实施,并实现了全面开工,同时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并取得了显着成绩,交通步入了大建设、大发展时期。2005-2007年期间,全市“十一五”规划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对交通的支持力度,专门出台《进一步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决定》,对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导航定向。2007年6月,中央决定将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交通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2007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必须形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市委三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把“建设大西南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作为加快发展、扩大开放首要任务,重庆交通建设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目前已建成高速公路12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约860公里,到今年底将有8条高速公路总计412公里建成通车,到2012年“二环八射”近2000公里高速公路将全部建成通车。


  【主持人】
  改革开放尤其是直辖以来,重庆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何?
  【滕宏伟】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水岭”,直辖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交通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持续增长,1997-2008年共完成交通投资1752.5亿元,其中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为29.7亿元,到2008年达到322.5亿元,增长了10.9倍,保障了大规模交通建设的顺利推进,为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主持人】
  持续扩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带来的定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滕宏伟】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迅猛增加,路面等级和通行状况显着改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一是公路供给总量显着增加、路网结构不断改善。1978年重庆公路总里程共15421公里。2008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08632公里(含村道70746公里),增长7倍,年平均增幅7.8%;等级公路58978公里,占总里程的54.3%;等外公路49654公里,占总里程的45.7%。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65公里、一级公路420公里、二级公路6573公里,比直辖之初的1996年分别增加1051公里、396公里和597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拥有公路通车里程由直辖初的32.6公里提高到132公里。
  【滕宏伟】
  二是骨架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运输大通道内畅外联。1994年,全长114公里、总投资18亿元的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重庆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直辖以来,重庆高速公路开工项目之多、通车里程之长、在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先后建成了渝万路、渝涪路、渝黔路、万开路、渝遂路等高速公路项目,形成了“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骨架网,高速公路对外出口通道达到6个,高速公路通过或直接服务的区县达到28个。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1200公里。
  【滕宏伟】
  三是干线公路网加快完善、通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1999年,伴随着交通部启动西部通县油路工程和县际公路建设工程,重庆市启动了“八小时重庆”建设工程,2001年至2003年投资近115亿元,顺利完成“八小时重庆”工程,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4年全面启动县际联网公路建设,目前纳入规划的36个项目2000公里基本建成;全市所有区县之间、省际之间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公路相连,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6993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为6.4 %,比直辖初增加6367公里。
  【滕宏伟】
  四是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农村交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2003年,重庆市启动了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设目标,加大投入、齐抓共管,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2005年至2008年,全市共建设农村公路15525公里,实现749个乡镇通畅、7769个行政村通达、3525个行政村通畅。2008年底,全市乡镇通畅率为83.5%,行政村通达率为85.7%、通畅率为38.9%。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对外封闭状况,惠及了千百万农民群众,被称为服务“三农”的民心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响动”。
  【滕宏伟】
  五是水运建设实现长足发展,水运聚集辐射能力显着增强。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市的内河航运基础薄弱,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44公里,其中能通机动船的只有177公里,水运总体水平较低,重庆港年货物吞吐量仅为369.8万吨。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水路交通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投入成倍增长。三峡工程建设为重庆水运发展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重点推进了嘉陵江草街、利泽航电枢纽工程和乌江彭水、银盘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4337公里,比1978年增长9.0倍;港口建设方面,28个库区淹没复建码头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郭家沱重载汽车滚装码头、万州红溪沟散货码头、奉节宝塔坪和巫山龙门旅游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码头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1186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96万标箱,已基本形成以主城、涪陵、万州三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五个重点港区为龙头的港口体系,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870个,码头岸线长度72522米。重庆内河航运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滕宏伟】
  六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直辖以来,重庆市相继新增了达万、渝怀和遂渝三条干线铁路,形成“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的布局。铁路出境通道由直辖之初的3个增加到了6个,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7公里,改变了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1978年至1990年重庆市只有小型的白市驿机场,1985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始兴建,1990年投入使用,至此重庆市的民用航空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万州五桥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黔江舟白机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截止2008年底,从重庆起飞的航班已通达国内58个城市、国外7个城市和地区,同时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全国十大机场之列。
  【主持人】
  重庆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问运输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又是如何提高运输服务能力的?
  【滕宏伟】
  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有效提高,运输装备数量大幅增加,运力加快升级换代。1978年重庆市载货汽车仅1321辆,大客车128辆。2008年重庆市公路营运载客汽车34270辆,比1978年增长267倍,年平均增长20.5%;公路营运载货汽车173849辆,比1978年增长131倍,年平均增长17.1%;主城区各类公交和班线客运的中高级车比重达36%,营运质量明显提升;龙头寺换乘枢纽及江北机场旅客换乘汽车站等一批客运设施建成使用,公共交通和长途班线客运线网布局不断优化,群众出行方式选择更具多样性、舒适性、快捷性。

  【滕宏伟】
  农村客运加快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实现所有乡镇通公路,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7769个,已开行客车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为867和5550个,通车率分别为96.3%和61.2%,农民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滕宏伟】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重庆水运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水上运力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加快发展,目前大型自航船已经成为运输主力。到2008年,1000吨以上过闸船舶达到66%,2000吨级以上过闸船舶达到33%,集装箱、滚装船、油船及液货危险品船等专业化船运能比重达到28%;长江干线普通客运已基本转为旅游客运。
  【滕宏伟】
  2008年,重庆全市水运货运量由1978年的4816万吨增长到696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总计1291.1亿吨公里,比1978年的119.0亿吨增长10.8倍,年平均增长12.6%;港口货物吞吐量7892万吨,比1978年的369.8万吨增长21.3倍,年平均增长16.5%。客运量总计87450万人次,比1978年的5294万人次增长16.5倍,年平均增长15.1%;水运货运平均运距已达1268.9公里, 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平均运距最长的运输方式,全市90%以上的外贸物资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总量占到68.41%,位居综合运输体系第一位。同时,水运旅客周转量总计10.6亿人公里,比1978年的2.3亿人公里增长4.6倍,年平均增长7.9%。
  【主持人】
  滕主任,重庆历来重视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生命工程”(即安保工程),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滕宏伟】
  重庆交通行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安全源头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实施了“五大工程”,有效改善了安全基础设施条件。
  【滕宏伟】
  一是安保工程。投入10.6亿元,实施“生命工程”6519多公里,在全国率先对所有国省道危险路段安装防护拦,国省道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实施率达到100%,县乡道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实施率达到45%。2004年4月,交通部在重庆召开公路安保工程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重庆经验。
  【滕宏伟】
  二是渡船标准化改造与渡口整治工程。累计投入约4.3亿元,改造渡口码头1210个;投入专项资金补贴4000万元,完成标准客渡船改造903艘,同时淘汰老旧客渡船约1000艘,并调整优化了水上交通布局;陆续新建并投放了一批库周渡船,重庆水上交通特别是三峡库区的安全航行与渡运安全条件得以改善。
  【滕宏伟】
  三是车船GPS监控工程。从2004年起连续五年,全市水上交通投入1500余万元,应用GPS技术建设“重庆市水上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2466艘船舶和335个港航、海事、航运企业监控分中心终端的完善网络,创新了监管模式,实现了对船舶的远程动态监管。同时,对全市超长途客车、高速路客车和危险品货车实施了道路运输“两客一危”车辆GPS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及全市42个区县运管部门二级平台建设。截止2008年末,安装GPS车辆6377辆,为企业提供适时监控手段,实现了车辆安全运行的全天候监控。
  【滕宏伟】
  四是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工程。2001至2008年投入专项补助资金2.659亿元,完成了国、省道及县乡道危桥改造470座(危隧5个)。
  【滕宏伟】
  五是航道整治工程。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航道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三峡成库至库区蓄水156米,重庆新增航道54条,新增通航里程225公里,全市航道总数达到190条,通航总里程达4337公里,成库后改善航道里程854.3公里,形成深水航道72条1079.65公里,长江干线涪陵李渡至大坝成为常年深水库区航道,3000吨级船舶畅行其间。大宁河、小江、乌江等支流航道变宽变深,船舶通行能力增大。库区实行定线制,船舶分边通行,航行秩序更加规范,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主持人】
  滕主任,您认为应当如何发挥科技在交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滕宏伟】
  重庆交通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节约型交通行业这条主线,认真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深化科技改革,大力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交通科技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引领和支撑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滕宏伟】
  一是特大桥梁建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大桥梁集群监控技术、特大桥梁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大跨度宽桥面结合梁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等项目的研究,解决了重庆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建成“一环七射”和“8小时重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长大隧道通风照明技术成效显着。围绕隧道通风、照明、智能控制、防灾减灾方面开展研究,提高了隧道建造技术水平,有效节约了能源和资源。三是路面新材料研发取得创新性成果。为解决现行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大、行车舒适性差的技术难题,组织研究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水泥做原材料却具有沥青路面的使用效果,被称为“第三种路面形式”。
  【滕宏伟】
  四是交通运输技术发展迅速。通过现代船舶建造技术改造船舶,长江干线货运平均吨位达到1300吨以上。五是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了LNG、CNG清洁燃料汽车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路面修筑材料的再利用、沥青与水泥路面的再生与利用等研究,有力推进了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六是交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营运领域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建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公交IC卡系统”、“重庆高速公路养护综合管理系统”、“重庆市港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极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滕宏伟】
  七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强化服务”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引入多种管理机制和模式,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招标探索,吸引更多优势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水平;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重庆交通科学技术奖”和“重庆交通金点子奖”,营造了交通行业勇于创新求变的良好氛围。改革开放以来,重庆交通系统研发的科研成果获国家、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合理化建议特等奖各1项,一等奖 12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73项。


  【主持人】
  滕主任,重庆交通运输业在党的建设、行业文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滕宏伟】
  我们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及选拔程序任用干部;加大干部调整交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干部交流的规定和办法,适时进行领导干部的调整和充实配备工作,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干部谈话等10个制度和办法,增强了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为交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滕宏伟】
  大力宣传交通发展成就,认真开展“学、树、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性教育,以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积极培育交通人文精神,行业作风明显改进,塑造了一大批全国和全市先进典型。截止2008年末,全市交通行业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全国交通文明行业4个,创建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单位1个,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4个,全国交通文明示范窗口13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3个,市级文明单位101个,委级文明单位123个,全市交通系统文明行业15个,区县交通局(委)创建文明单位的覆盖面达96%以上。

  【滕宏伟】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学习与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的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和审计,向重点项目派驻纪检监察员,实现了廉政建设关口前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始终确保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朝着健康方向推进。
  【主持人】
  滕主任,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请您谈一下未来重庆交通的发展前景?
  【滕宏伟】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寄语重庆,明确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今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把重庆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了重庆新的历史使命,也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对于促进重庆改革发展和全国区域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重庆交通发展影响深远。《意见》对重庆的黄金定位共13个,很重要的两个就是“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意见》共计38条,其中有5处直接提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如要求“加快重庆辖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支持重庆‘通村油路’建设试点”;“推动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支持重庆进行综合交通体制改革试点”等,这些既是中央对我市交通建设的具体支持,同时也指明了我市交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滕宏伟】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重庆交通实际,我们提出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20年交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具体目标是:公路交通。高速公路:2012年前建成以都市圈为中心,连接全市40个区县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除城口外的所有区县通高速公路,建成“4小时重庆”;与周边省市接壤的主要城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联通,重庆主城在8小时内能直接抵达成都、贵阳、昆明、西安、武汉、长沙6个省会城市,建成“8小时周边”。到2020年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县际和农村公路:到2012年使乡镇通畅率达到100%、有条件的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公路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13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1位;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800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提高到67%。到2020年实现县与县之间连接公路全部高等级化,农村公路实现乡乡、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
  【滕宏伟】
  水路交通。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使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400公里,高等级航道比重达26%,长江干线航段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达220万标箱,船舶运力达550万载重吨,主要水上运量指标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形成便捷、高效的内河航道体系、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现代化的重点枢纽港区,形成以水运为载体,以腹地为支撑,充分依托铁路骨架、高速公路网和机场的强大辐射作用,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利用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巨大通行能力,以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产生的聚集效应和优越的航运、金融、贸易、信息、口岸等服务,带动临港经济发展,使重庆港形成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聚集优势,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辐射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主通道、船舶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航运信息中心和人才高地,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滕宏伟】
  公共交通。到2012年,主城公共交通压力进一步缓解、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交分担率提高到43%;区内公交线网覆盖率提高到87%;平均换乘次数下降到1.1次;平均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完善与高速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等相配套的客货运输站场,实现全市所有区县政府所在地都有客货枢纽站;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全市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实现通客车。到2020年,建成安全、便捷、舒适、安全的城市公交体系,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通客车,形成城乡运输一体化格局。
  【滕宏伟】
  铁路交通。到2012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形成“一枢纽八干线三支线”(“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八干线”为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遂渝线、渝怀线、兰渝线、达万线、万宜线,“三支线”为三万线、万南线、南涪线)的铁路网布局,运营里程达1500公里、运输能力达240对/日;货运能力达15000万吨/年。到2020年形成“一枢纽十干线三专线六支线”铁路网布局(“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十干线”为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遂渝线、渝怀线、兰渝线、达万线、万宜线、渝利线、安常线;“六支线”为三万线、万南线、南涪线 、涪万线、渝石线、渝滇线;“三专线”为成渝、渝万、沪汉渝蓉客运专线),铁路营业里程达2420公里,单位面积拥有铁路294公里/万平方公里,复线营业里程达1430公里,复线率达59%,电气化营业里程达2191公里,电气化率达91%。
  【滕宏伟】
  民航交通。到2012年形成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组成的 “一大两小”的机场布局,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3万吨。到2020年形成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和巫山旅游支线机场组成的“一大三小”的机场布局。
  【滕宏伟】
  回顾过去,重庆交通成绩斐然;展望未来,重庆交通任重道远。重庆交通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314”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国发三号文件等推动交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曹森——发展现代交通 奉献一流服
下一篇:浙江省郭剑彪——造桥铺路建大港 人便其行物流畅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