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执政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改革经验  改革典型  政策理论  文献选编  神州巨变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特色总网 > 伟大实践 > 政策理论 >
推荐资讯
刘树成:中
一、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 1...
·治国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公民国
·解放思想,激发动力:学习实践科
·不断加大对干部民主考评力度:从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创新基本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大
·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彪炳史册的
·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
·新的征程,新的特色——开启中国
特色推进
潮州:民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
·潮州: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特色产业
·首届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大会现场
·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式
·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为推进民生水
·总设计师何镜堂:东方之冠完美诠
·李毅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
·奚国华: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竞争优
·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彰大会暨
·关于开展第二届最具中国特色评选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纪念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观点选萃
时间:2009-09-14
  编者按: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第四届学术年会。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我市专家学者积极响应,本届年会设24个分会场,2个主会场,组织开展学术会议28场,150余名专家学者登台演讲。年会收稿666篇,评选出优秀论文202篇。

  科学发展观的学科体系创新

  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荣长海

  科学发展观的学科体系创新,是指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阶段和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内容越来越精细。例如,发展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邓小平理论主要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提法,正说明发展的重要性。而在科学发展观中,发展就成了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了,党的十七大讲发展是“第一要义”,正是恰当地指出了发展在当前的重要性。由此不难看到,深入研究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门话题和中心话题,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内容精细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宽广。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在以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建设,相应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就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富强”、“民主”、“文明”三者之上又增加了社会方面的“和谐”。又如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之后,我们就有必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外部世界多加关注,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对外部的深入研究已日显重要和迫切。由此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视角扩大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文化要素的作用

  天津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教授陈曼娜

  由于我们过去偏重于经济建设,造成文化要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到位甚至缺位,这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和谐的表现之一,重视和研究文化缺位与补位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国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经济行为主体对于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的漠视和放弃,从而引起不平等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产生了造假、制假、坑蒙拐骗等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些人丢掉了中国传统的敬老、仁义、亲和精神,医德、师德等职业操守稀缺。而最大的文化难题,是如何育人。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源,主要是文化要素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缺位所引起的失衡。社会结构理论所揭示的社会运行常态是:社会系统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互动而协调发展的,在文明系统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制度保证,精神文明则是整个社会文明的灵魂。教育是文化传承的直接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具体的教育手段实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教育资源的开发,都关乎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成效和文明水平上升的幅度。

  寻找税收政策与充分就业的“契合点”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炜光

  目前这种颇为被动的高增长、高失业局面的形成,源于我国实行的是一种过多依赖政府直接促动,而民间自发的创业、投资行为被束缚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其投资构成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等建设项目,这些花费巨大的项目即使建成,也增加不了多少就业机会,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企业容纳的劳动力还会越来越少。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支撑力量是出口,而出口产品技术和资本含量的提高,也会导致劳动力就业机会的缩减。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经济高增长,而就业却越来越困难的原因所在。现代经济学理论揭示了税收与就业的内在关联,认为通过降低税收负担,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可以刺激厂商增加就业,进而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第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偏低,使那些经营规模很小、营业额很少、增值率很低的经营者不再缴纳增值税。第二,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税负差距,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正常发展。第三,应放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制。对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上确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允许按17%或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并进行抵扣。不过,税收政策的实施还必须与其他政策相配合,尤其是财政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出效力来。如果财政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做得不好,不能满足城市失业人群的基本生存需求,税收政策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武升

  一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建设,把它纳入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国家应该重视教育科学的发展,把它作为战略重点来规划,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需要,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大会,出台有关的政策和举措,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二要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队伍,国家应采取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国教育科学的多语言发表、出版和交流。由此,有计划地向世界推出一批中国教育科学家及其成果,以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的实力和影响力。三要积极鼓励和促进教育科学学派的产生与发展,鼓励和促进学派发展,就必须开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讨论和争鸣中发展学派;就必须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这个大框架与教育基本问题的不同观点的关系,只有不同观点形成学派的争鸣与深入,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层次与水平,才能有教育科学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就必须处理好学术观点中的全面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派林立之时,就是教育科学繁荣之时,就是教育科学的“中国气派”形成与强盛之时。四是加大教育科学建设的投入,为中国教育科学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总体来看,从建设中国气派教育科学的要求来看,对教育科学建设的投入不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为中国教育科学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

  天津大学高等教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志刚

  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定,以及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重要,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一是继续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决策权,促进高等教育的地方化。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落实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以直接行政管理代替宏观管理,致使学校自主办学权限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学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三是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产学研合作。这有利于加大高校与外部的联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到高等学校的运行和管理中来,解决高等学校发展经费上的困难,提高高等学校自我发展、自我运行的能力。四是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深化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思想解放的内在机制:思维方式转型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史瑞杰

  这种思维方式转型主要表现在: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从中心到划界、从客体到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型。1.从封闭到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型。改革开放前30年国内的客观环境养成了一种封闭思维方式,这种封闭思维方式的理论表现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典型形式是“两个凡是”;其现实表现是拒绝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交往,缺失交融、包容的心态与胸襟,典型形式是“闭关锁国”。这种封闭思维方式的惯性力量之强大,以至于只要不符合原有的模式或标准就一概予以否定,而不管事实如何。2.从一元到多元的思维方式转型。一元思维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对事物采取非此即彼的判断,主要表现:经济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政治上信奉斗争哲学;文化上要么妄自尊大、要么盲目崇拜;生活方式上一种声音、一种服装、一种模式。与一元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多元思维方式尊重事物的差别,追求的是有差别的同一而不是无差别的等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异曲同工之妙。3.从中心到划界的思维方式转型。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要求大一统的组织和指挥,因此,中心意识、中心人物、中心任务应运而生,而且往往会用中心取代非中心,最终使中心变为唯一,模糊了不同事物的原则界限和处置方式,形成了中心思维方式。划界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它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分离和人的独立为前提的。划界就是不同领域的事务应由不同的原则来处理和对待,而不能界限混淆。4.从客体到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型。客体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过分注重所改造的客体本身的价值,而忽视了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而且还其乐无穷,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极端表达。与客体思维方式相反,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亦不相同,把人作为主体的现实表现是以人为本,亦即把所有人、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满足程度,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判断是非成败的最终标准。



  形成创新导向的中国模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自力

  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用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中国模式,形成创新导向的中国模式。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首先,经济领域的创新要突出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创新: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改进宏观调控,健全现代市场体系;2.推动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6.深化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金融深化。其次,政治领域的创新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法治建设:1.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合理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和通过宏观调控维持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再次,文化领域的创新要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鼓励并推进文化创新,建设和谐文化。最后,社会领域的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1.保护劳动者权利,扩大就业机会,促进以创业带动的就业;2.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提高人民福利水平;4.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改革教育体制,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发展输送人力资源。


  追求人的解放必须以人为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教授漆玲

  思想是人的,人在思想着。解放思想与解放人既内在关联,又相对独立。第一,解放思想是为了解放人,思想的解放及其程度影响着人的解放及其程度。这是因为,首先,人作为文化存在物是以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的。人的解放需要现实的物质条件,但也需要思想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思想条件才能不断更新。其次,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是以集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人在本能上的不足的。人的解放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只有“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才能“团结一致向前看”。最后,人作为有别于自然的类存在物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实践的能动性、创造性赋予思想能动性、创造性;实践的能动性、创造性要求着思想的能动性、创造性。离开了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实践的发展,也就不会有人的解放。第二,追求人的解放必须以人为本。人作为现实的存在总是在既成的条件下展开活动的。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对人的活动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是人的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另一方面,它也限制和制约着人的活动。而无论是创造条件还是破除条件的限制都必须从人出发,到人落脚。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活动所为之争取的一切都应当是为了人的,另一方面,人的目的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由于既成的条件是人自己创造的,既成的条件对人的限制和束缚说到底不过是人自己的历史对现实的束缚、外部对内部的束缚、他人对自我的束缚、客观对主观的束缚。破除对人的束缚,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从人的视角、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价值和目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针对这些现象进行的改革,可以推进人争取解放的进程。社会的文化条件,包括科学文化和道德面貌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特别是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不仅对于创造社会财富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心理也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与政府转型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讲师、经济学博士孙景宇

  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分权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相互结合,分权改革给地方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其想方设法提高本地区的社会经济产出,而对外开放政策则为原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打开了运作的空间,使各地区通过在不同程度融进世界市场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了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是各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因受到自身区位状况的限制而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二是能够融入世界市场的各地区大多是以相似的方式——尤其是通过发挥自身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融入世界市场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在其他配套政策优惠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使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模式严重趋同,虽然在产业选择上存在着差异,但大多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下游。三是虽然各个地区都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从而形成了全国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大多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同步推进对内开放,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依然较低。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来看,中国各地区之间依然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长很快但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需要反思的不是对外开放政策,而是中国的分权改革政策。分权改革虽然曾经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但是应当看到,分权改革也加剧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地区需要实现工业化,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上向信息化迈进,因此在各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独立性的情况下,这既不利于从宏观上加以统筹,也不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面对新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分权政策作出调整,全面统筹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地区间的竞争为合作,加强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政府转型,重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各地区能够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实现对内开放,从地区竞争走向地区合作、从地区分割走向区域整合进而实现社会整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六点建议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宏伟

  1.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区管理水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吸引国内外投资,改进创新投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开辟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城市圈整体的分工与合作的观点进行交通网络规划;其次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形成符合国际化先进水平的社区建设环境。2.发挥产业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应以高水平的服务业为根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传统强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枝干,形成合理规划、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优化基础服务产业,重点发展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适时发展生活服务中的热点领域。对新区的石油、石化、冶金等传统基础产业进行长期规划,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延伸加工制造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发挥新区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努力提高传统产业水平。以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技术、海洋产业和环保产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改善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4.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新区行政、经济管理一体化。建立适应新区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区域内聚合效益。在政府组织上建立一种高度柔性、扁平化、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为新区管理的改革创新提供组织基础。5.加强环境生态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防污、治污、节水、开源等措施,促进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提高滨海新区发展的保障能力。6.构建产品研发中心,改善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抓住滨海新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张盘铭

  一是着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继续以聚集国内外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重点,以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为突破口,以东疆保税区机制创新为机遇,加大改革力度,突出改革试验重点,逐步完善各项改革方案。二是重点抓好项目引进与建设。全力抓好项目的引进与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重大项目,推进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新化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作为加快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途径,从重点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向引进国际与国内资金相结合转变。三是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滨海高新区,联动建设开发区、空港加工区、海洋高新区等三个科技创新园,形成功能明确、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进科技服务资源面向全行业全社会开放,促进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四是科学规划功能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区内行政区功能区并存的特点,科学合理规划,制订统一的产业布局方案,有效杜绝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重点做好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等五大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的局面,尽快形成快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市政公用服务设施体系。五是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六是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完善《天津滨海新区条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完善监督监管机制,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切实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在实处。结合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政策。七是加强周边沟通,推进协调共赢。



  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创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孙兰英

  我们要以创新精神通过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引领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强化全球意识,拓展全球视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既要有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念,又要有积极的世界参与意识。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事务的管理和国际文化规则的制定,努力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文化新秩序。还要以宽广的心胸气度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与其他国家的协作“竞争、互利、共存”的过程中建设自己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深厚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们被世代相传,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中。要倡导和弘扬它们,放大它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理念的辅助作用,将政治体制改革和执政理念创新紧密结合,通过意识形态的整合、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感召力和影响力。(3)建设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和谐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这种文化理念的确立需要政治系统通过有意识的政治文化教育和训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基础上,使之对自己的参与行为、后果以及应负责任具有理性审视的能力。(4)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营造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的舆论强势,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继续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下一篇: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30年:历史贡献与未来使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行政问责制度
    ·30年不变的时代呼声
    ·改革开放实现了第二次人权大解放
    ·中国政治发展30年
    ·公民概念的回归
    ·刘树成: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
    ·彪炳史册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
    ·张蕴岭: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与
    ·陆学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
    ·辉煌的历程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新时代的一场伟大变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
    ·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纪念改革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形
    ·中国社会实现良性运行的伟大开端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以彻底的实践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
    ·继续解放思想 让中华民族的思想
    ·实现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有机统
    ·李君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
    ·改革开放与富国强军战略
    ·改革开放的哲学意蕴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
    ·需要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
    ·李君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
    ·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主体力
    ·改革:前15年和后15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理论界重要
    ·解读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肩负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根本历史经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创争总网 中图网 国情网 年鉴网
    特色总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