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农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成交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孔祥智教授。孔教授您好。(09: 57)
孔祥智:大家好;(09: 57)
主持人: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30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82年到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与04年到08年的五个一号文件之间相隔18年,政策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为何会发生这样的转移?这意味着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09: 58)
孔祥智:前五个一号文件是鼓励农民生产,新世纪以后的五个一号文件主要是给农民进行补贴。实际上新的五个一号文件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当然意味着中国农村发展、农村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胡总书记做出判断就是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农业改革、农村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09: 58)
主持人:新的阶段是由以前的农业哺养工业转成工业反哺农业。(10: 03)
孔祥智:前五个一号文件还是农业给工业、城镇化提供基础。新世纪的五个一号文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10: 04)
主持人:大家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三农问题,而且有人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穷字,这个可不可以概括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呢?(10: 04)
孔祥智:实际上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90年代后期有人作出的判断,那个时候这个判断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进入新阶段以后,农村的各种矛盾发生了变化,应该说就目前而言把三农问题概括为穷或者是农民苦不是很恰当的。(10: 04)
孔祥智:我个人的看法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业问题,这是不是就是农民穷的问题呢?也不完全是,如果是和城镇居民相比他还是比较穷的,现在的比例是3.3:1,但是还不足以概括我们目前说的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缺少发展权、发言权、生存权。发展权包括医疗、教育、卫生,这和城市居民相比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很大。(10: 05)
孔祥智:当然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村的教育、医疗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差距还是存在的。生存权是农民对自己的基本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不能完全掌握。比如说劳动力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农民到城市里流动从现象上看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但是实际上还有户籍限制他的流动。(10: 05)
孔祥智:农民的其他生产资料,比如说金融是农民不掌握的,农民不能组织自己的合作银行、合作社、融资等等,目前还都不允许。当然在浙江也开始试点了,也是很好的开始。归结起来生存权主要是农民对生产资料不能完全的掌握,没有完全的权力。发言权是在国家重大决策当中,对三农问题的决策当中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在人大代表里面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代表人数的比例是1:4。比如说城市居民里面一百个人出一个人大代表,但是农村居民四百个出一个人大代表,这样为农民说话的人真的很少(10: 05)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三农问题是三权,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重点,您觉得这个趋向是不是针对三权找到的破解方法?(10: 08)
孔祥智:08年的一号文件内容很多,其中核心就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主要是生存权,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村民组织、合作组织,也包括农民对于金融等等的生产要素的控制。(10: 08)
主持人:里面也提到社会公共产品。(10: 08)
孔祥智:对,等等各方面的服务。(10: 08)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一号文件会不会带来很大的改观?(10: 09)
孔祥智:一号文件应该都会有变化,但是中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积累的问题也很多,要说靠一个文件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也不现实。从新世纪以来前四个一号文件来看都起到很大作用,相信今年的一号文件也会缓解三农问题,但是一下解决是不可能的。(10: 09)
主持人: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表现为比较开放的态度,而不是像以前通过农业补贴拉低农产品价格。这个是不是说中央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办法,从以前的政策补贴转向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农村的公共服务上呢?(10: 09)
孔祥智:应该是这样的。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非常多,政府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的收入是不利的,尽管我们感觉到农产品价格很高,但是农民的盈利并不一定比去年高,因为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力价格都上涨了,这种价格上涨有人叫做水涨船不高。政府就没有理由控制价格了,如果控制了农民的收入就成问题了。(10: 09)
孔祥智:你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央确确实实正在摆脱以前靠行政补贴、行政手段来提高农民收入的办法,将来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健全市场机制,从这些角度出发。(10: 09)
主持人:我看到04年的一号文件当中,是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当中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国现在农业发展状态是比较分散的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您觉得产业化经营对于构建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会起到怎样的作用?(10: 14)
孔祥智:我们农业上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小规模经营,每个农户的土地规模大概是10亩左右,有的还不到10亩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小农户和市场对接是成问题的,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就会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90年代前半时期或者是80年代后半时期在山东一些地方就开始了企业加农户或者是市场加农户的方式。(10: 15)
孔祥智:应该说90年代把农业产业化的理念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推广到全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效果第一是一大批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了,第二由于推行了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布局的格局,这样对于农业的市场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0: 15)
孔祥智:我们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什么作用的话,最大的作用就是这个,由于形成了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格局,产业化经营农民的收入是上涨的很快,尽管有些年度上升的很小,但是还是在上升的,这和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是有关的。(10: 15)
主持人:从产业化经营微观组织载体来看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这合作经济和以前的人民公社和现在的解体经济组织优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10: 15)
孔祥智:合作经济包括合作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的全程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就是在某一个生产领域形成了合作,专业技术协会也是在某一个领域形成了专业技术合作。比如说在生产西红柿的领域合作起来,就可以成立西红柿的合作社或者是专业技术协会。(10: 16)
孔祥智:在50年代的时候也叫合作社,那时候是把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放在一起,现在我们所说的专业合作社或者是专业技术协会,它的核心特点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就是生产是各家各户的,服务是由合作社或者是技术协会来提供的,关键阶段的服务是由合作社来提供的,这个就和以前的集体经济出现了不同(10: 16)
主持人:合作经济组织据农业部统计06年已经有了140多万个,而且其中有一定规模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5万个,从现在来看咱们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相当具有规模了,您觉得合作经济组织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地位、功能是怎样的?(10: 21)
孔祥智: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是目前运行比较规范的是15万个左右,我个人判断由于咱们国家是多部门管理,中国科协也管理了一部分,甚至妇联也管了一些合作社。我个人判断比较规范的和现在已经实施的《合作社法》比较接近的合作社,或者是协会大概会有20万个左右,我估计的数字比农业部估计的数字要多出四分之一。(10: 21)
孔祥智:我们国家合作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就是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专业技术协会这样的名字出现的,比如说养兔专业技术协会、西红柿专业技术协会等等,这时候比较松散,只是解决生产过程中所急需的技术方面的东西,到后来不光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还涉及到销售。(10: 22)
孔祥智:真正叫合作社的是从90年代开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也转向了或者是改名成合作社,即便是不改名他的运行方式和机制也是向合作社的机制发展。这样就不光是技术环节也不光是销售环节,从技术到销售到资金到联合生产都是在一起。(10: 22)
孔祥智:新世纪以后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了,加入以后农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农民感受是最真切的,比如说生产大豆的东北农民、南方生产香蕉的农民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这就迫使他们要联合起来,这种联合的程度比上个世纪就更加紧密了,有些合作社在下面也出现了实体,比如说养猪的合作社建一个饲料厂,这个是新世纪以后的事情,新世纪以前这种情况很少。我大概是划分成这么几个阶段。(10: 22)
孔祥智:从2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合作组织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一、就是它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所急需的各种要素,包括技术的要素、资金的要素。我们在陕西一些地方调查,农民成立合作社最初的目的就是到银行贷款,要没有合作社到信用社贷款是不行的,所以就组织起来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就相对简单了。(10: 23)
孔祥智:第二个就是可以解决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实际上规模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这一点非常重要。(10: 23)
孔祥智:第三个好处就是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农业产业化它的作用不管怎么评价都是不过分的,作用很大,但是它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在80年代我们还没有形成成规模的农业合作组织,我们那时候说的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以企业家为主的,但是企业家跟农户之间的利益根本是相反的,就是你多我少的问题。(10: 24)
孔祥智: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看到了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很多,有效缓解 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可以把几十户、几百户、几千户的农民组织在一起有效的和龙头企业谈判,从而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10: 24)
孔祥智:从目前来看,南方的合作社出现了品牌,带动了品牌合作社的发展,这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要形成品牌。龙头企业的品牌是自己的,合作社的品牌是农民自己的,这个作用也很大。(10: 26)
主持人:孔教授06年的《合作社法》您是起草小组成员之一,您能不能谈一下这部法律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的效果怎么样?(10: 26)
孔祥智:《合作社法》出台的背景就是农业产业化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是没有办法的。这个法律从去年7月1日实施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从这一年的时间来看大体上是起到这么几个作用。(10: 26)
孔祥智:第一个是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农民以前有这个想法或者是没有这个想法,《合作社法》出来以后很多农民就去注册成立了合作社,这个是我了解的一些情况。(10: 26)
孔祥智:第二个是规范的好多合作社,我们的合作社是在没有任何法律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不同地方依据自己的理解合作社的模式千差万别,我很少能发现两个合作社是一样的,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法律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发展合作社。(10: 28)
孔祥智:《合作社法》出来以后就只有一种模式没有其他的模式,就逐渐向《合作社法》要求的运行机制靠拢。当然一年时间内完全按照《合作社法》来运行也不现实,只有逐渐的规范。(10: 28)
孔祥智:第三、这部法律专门有一章要求地方政府对合作社进行各种各样的政策优惠,一年的时间来看很多地方政府也做到这一点,给合作社很多的优惠。比如说农民到工商局办理登记合作社是不能收取任何费用,有些地方收取费用是不对的,中央政府也给合作社很多优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给合作社很大的优惠,这对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10: 28)
主持人:如果让您判断一下我们现在合作经济发展的状态,您会怎么说,现在在这方面是不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0: 30)
孔祥智: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势头很好,当然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个问题不是《合作社法》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没有统一的规范,这20年来各地的发展模式、每个合作社发展的模式都不一样,大量的合作社可能和我们《合作社法》要求不一样。(10: 31)
孔祥智:我看是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能人带动这个是必然的,由于我们没有法律规范很多地方合作社由能人带动向合伙企业或者是股份制企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国家很多由能人带动的合作社往往是由一个人说了算或者是少数人说了算。(10: 31)
主持人: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不是每个农民都有素质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10: 31)
孔祥智:不是这样的,这实际上是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合作社这种组织它的效率是很低的,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只能少数人说了算,这样提高了效率又丧失了公平。将来合作社发展的方向不是合作社而是企业,因为企业的利润才会更大。第二个问题是合作社由地方政府或者是政府机构组织起来的,目前地方政府插手太多,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还是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我想主要是这两个问题(10: 31)
主持人:孔教授我知道您好像去台湾那边做访问学者了?(10: 32)
孔祥智:我去开会。(10: 33)
主持人:您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我们知道台湾农业发展也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在这一块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10: 33)
孔祥智:台湾的农业发展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合作组织方面。现在很多人想到台湾合作组织想到台湾农会,台湾农会我认为不是我们所说的合作组织。实际上合作组织是分两大类型,一种是欧美国家的专业合作组织,我们就是这种模式,另外一种是以日本、台湾、韩国为代表的综合合作组织。(10: 33)
孔祥智: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台湾的农协大概像我们的一个言论机构,他们有县一级的、乡一级的、村一级的,有一级行政机构就有一级的东西,他起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的农业事业单位。比如说农广校农业事业单位,就是我们各级都有农广校农业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大概是农业事业单位,它的经费完全是由政府提供。(10: 33)
孔祥智:但是台湾有一个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就是在农会的下面发展农产品产销班,产销班实际上就是合作社。产销班就是为了解决销售问题、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他的产销班很小,一个村子可能有几个产销班,他这个是有规定的就是不能太大,太大就会出现某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如果小一点大家就都有发言的机会了。我个人值得福建的三明市就和台湾的民间机构合作,把提出发展产销班的经验引入到福建三明市,我感觉效果不错。(10: 33)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产销班又怎么解决咱们合作社面临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呢?(10: 34)
孔祥智:因为台湾产销班的规模都非常小,它在成立的时候农会起到组织的作用,在成立的时候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所以它的运作机制确实比较公平。产销班选出的班主任也是能人,也跟我们的农村能人差不多,这个能人的作用是给产销班所有的成员服务的,这个作用发挥的还是不错的。(10: 34)
主持人:在规模经营上好像台湾地区还有一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就是土地改革,他通过二次土地改革来克服小规模农业的局限性。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地方让农民将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规模经营、农民变成工人,您觉得这样的改革模式是否可行?(10: 53)
孔祥智:在发达地区有一些地方是这么做的,从目前我看到的一些案例来看,有一些是成功的,相当一部分是失败的。龙头企业把土地集中起来,让农民在企业里面干活、发工资,说农民可以拿两份钱,一个是土地收租金、另外一个是到企业里面拿薪水。(10: 53)
孔祥智:我个人感觉这个模式可以尝试,将来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不好说,我感觉中国要解决土地小规模经营问题是两个方面的力量。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化,农民都转移出去了,转移以后自然就有集中的冲动,像浙江大家都不种地了就集中起来种了,我个人感觉是浙江是完全靠市场机制集中起来的地区,这个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如果没有城市化的力量其他的力量都是很小的。(10: 56)
孔祥智:第二个就是在城市化的大前提下,合作组织也是必须依靠的,农民转移出去以后可以利用合作组织把土地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市场。当然也有别的办法,像浙江一样依靠市场机制,租赁出去。(10: 57)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革新了土地流转机制?(10: 57)
孔祥智:不是这样的,就是大家都出去了,但是土地还要有人种,于是就出现的土地股份合作制,这个是从浙江温州出现的,这个经验我想将来在其他的发达地区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后,这是很值得借鉴的经验。(10: 57)
主持人:您是不是觉得我们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向就是朝着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10: 57)
孔祥智:土地股份合作制或者是完全合作制,完全合作制就是农民把土地完全放在一起种植,你可以出去打工,然后可以分红。(10: 57)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土地制度变革方面有一个方法是城市化,好像这些年一些地方也在做这个方面的努力,就是小城镇城市化、将户籍制度也变革,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反而让农民变成一个没有地的人,虽然他的户口转到城市了但是他没有了生存的手段,这个现象您怎么理解?(10: 57)
孔祥智:你说的问题确实是存在,但是你理解错了。我说的是我们土地的规模经营要依靠城市化,我的意思是把劳动力转移出去以后才能把土地转移到其他的种田能手手里,如果大家都不转移的话,就无所谓转移不转移了。(10: 57)
孔祥智:只有我们城市化大家都到城市里面打工,才出现了土地转移的可能性。目前确实存在失地农民的问题,这个包括户口转移到城市户口的,还有大量没有转户口的,少量转户口的也都是在城郊,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掌握农民土地而采取的办法。(10: 58)
孔祥智:但是一些地方依靠非农产业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有的地方就是依靠粮食的,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农民就什么都没有了,在城市里面一些人也做不了工人就变成了无业游民,这也是一个问题。(10: 58)
孔祥智:我看把农民整个变成城市人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给农民足够的补偿,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补偿办法给农民16到30倍的补偿。刚才我讲的到这些变成城市户口的农民没有得到补偿或者是得到的补偿很少。(10: 58)
主持人:就是要把咱们的社保体系完善?(10: 59)
孔祥智:首先要给农民补偿,这个首先要跟农民见面的,我个人认为要按照市场讨价还价的机制,这样土地的流转、土地的非农化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市场机制完全是由买方说了算,这是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农民一定是亏的。(10: 59)
网友:请问现在粮食的价格是否合理,怎么样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0: 59)
孔祥智:粮食价格从市场上的价格来看应该是不低的,但是高价格主要不是需求拉动的,主要是成本上升拉动的,就是种粮的成本在上升。所以我刚才也谈到了,粮食价格上涨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相应的收入上升,尽管粮食价格上涨了、生产资料价格也上涨了,种粮农民要买的其他的东西价格也都上涨了,所以没有给农民带来相应的收入上升。这就是我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判断。(10: 59)
孔祥智:怎么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肯定不能靠单纯的提高粮食价格,也不能单纯的靠给农民补贴,我们国家的补贴是产业政策,就是想拉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就给这个产业进行补贴、对这个产业进行投入。如果要提高农民收入靠补贴是不现实的,长期来看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10: 59)
主持人:就是有一个完备的市场机制才能激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0: 59)
孔祥智:种粮的话也不仅仅是价格,还有一个是补贴,我们国家现在补贴是比较低的,要逐步提高粮食补贴,使种粮确实有利可图,只要有利可图我相信农民还是有积极性的。(10: 59)
孔祥智:还有是种利科技水平比较低,主要的原因是种粮食大家都会种,我想提高粮食的科技水平、提高单产,也是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手段。还有是采取新品种,使现在粮食单产提高五分之一,农民的收入自然就上去了,种粮积极性也上去了。(11: 00)
孔祥智:第三个就是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服务,包括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等等,有些服务应该是由政府提供的,目前来看很多服务都不到位,各种服务都到位了农民种粮食也轻松了,他的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11: 00)
主持人:在上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努力扩大内需再次高调推出,而且推进农村改革也是政治局会议的焦点。您能不能谈一谈农业改革为什么会在这次会议上高调推出来,扩大内需与农村改革有什么样的关系?(11: 00)
孔祥智:扩大内需我印象当中是90年代后半期就有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发展很快,轻工业发展是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是相关的。城市居民的消费现在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更新换代,一次是80年代从原来的老三件换成了新三件,90年代又进行了一次换代,从小冰箱换成大冰箱、从黑白电视机换成三电。(11: 01)
孔祥智:现在城市居民又在经历新一次换代,从以前的彩电、冰箱,向汽车、住房这样新的消费转变,当然这个转变的过程会很长,而且由于我们目前正处于各种都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比如说住房制度的改革,要买房攒钱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的,保险制度、医疗制度也都在改革,所以大家都持币不敢消费。(11: 01)
孔祥智:另外在城市居民里面彩电、空调、冰箱基本上已经饱和,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轻工业还是在生产这些电器,所以就必须把农村作为开拓的市场,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比如说移动通讯,我有一个学生被分到移动通讯我就感觉非常奇怪,后来他说他在一堆通讯就是要开拓农村市场,现在农村市场确实是有待开发的宝地。(11: 01)
孔祥智:有一个统计指标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表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整个零售商品的量,这个指标没有分城市和农村,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农村多少、城市多少。(11: 01)
孔祥智:但是它有一个指标是县及县以下,这个不光是农民了,因为还包括县城里的居民,这个大概会多出1个亿左右的人口。县各级县以下目前的数字是大约三分之一,每年都是在缩小的,也就是说整个农村的消费包括县城以下的镇居民的消费是占三分之一,这些人大概会有10亿左右,就是10亿人的消费占三分之一,我们总共是13亿人。(11: 02)
孔祥智:也就是说整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偏冷的,不敢消费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他的收入很低,比如说还有孩子要上学、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险,所以他就不敢花钱。总之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不敢花钱,他的钱花的少。(11: 02)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呢?(11: 02)
孔祥智:首先是收入,收入低的话市场是启动不起来的。第二个就是基础设施,坦率的讲很多地方的农民并不是因为收入低、买不起而不买。我们调查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村的姑娘嫁到另外一个村里,她的父亲很能挣钱给她买了很多家电。结果她嫁到的那个村子也有电,彩电、冰箱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洗衣机不能用,因为没有自来水,后来就把洗衣机当成放面的地方了,这个成本就很高了,如果有了自来水洗衣机就可以用了。就是说除了收入这个主要因素之外,基础而是也是很重要的。(11: 02)
主持人: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的解决除了收入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配套条件,您能不能给我们猜测一下大概什么时候会解决三农问题?(11: 02)
孔祥智:到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会达到60%左右,这就是那时候我们实现城市化了。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将来城镇化会70%几或者是80%几,会像西方国家一样,我个人认为在2030年达到60%的水平以后,可能会处于极缓慢的上升。(11: 03)
孔祥智:我们可能60到61会很多年,61到62会很多年,也就到了60%可能会再发展但是会非常缓慢,原因就是我们人太多,这么多人都放在城市里也不太现实。所以新农村建设,大家能在农村里生活的不要到城市里来,因为我们国家人太多了,预测到2030年会到15亿,那么多人都住在城市里不现实,所以住在农村里的还是有相当大的比重。(11: 03)
孔祥智:当我们实现了城市化的时候,当我们城市化率达到60%以后,这时候国民关系会相对比较协调一些。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是它会逐渐有所变化的,现在主要是农民的问题,到2030年前后我想这个问题会逐渐不成为问题,那时候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11: 03)
主持人:就是解决农民问题的话可能三农问题就不成问题了?(11: 03)
孔祥智:应该是这样。(11: 03)
主持人:非常感谢孔教授精采的观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孔教授,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