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辉煌60年巨变:海南大力建设服务型交通 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2009-12-13 

  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省交通运输厅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省两地”战略目标和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个服务”理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闯敢干、锐意创新,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现在,“飞机纵横翱翔、公路四通八达、火车跨海通行、邮轮畅游世界”已成为海南安全、快速、便捷的立体大交通格局。

  六十年来,海南投入350多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从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到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通车里程从解放前的1045.3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86万公里,增长了178.5%;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高速公路660公里。1999年9月26日,环岛东、西线高速基本贯通,海南成为全国目前唯一高速公路环省的省份。“一环三纵四横”的路网主骨架已形成,“3+1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从简陋的小码头到现代化的国家一级开放口岸和主枢纽港,“四方五港”的水上运输格局基本形成;从吱吱作响的短途运力——牛车到用零配件拼装的海南第一辆客车“胜利号”,再到安全舒适的豪华大巴,客货营运车辆从“零拥有”发展到8.22万辆,全省民用汽车达到275370辆,实现了零的跨越;体制改革使交通行业活力倍增,“一脚油门踩到底”

  成为一张饮誉全国的交通名片;“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生态建设把海南公路演绎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l995年开通了我国第一条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水果店”……

  一、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人们都说,碑是竖起来的路,路是延伸着的碑。建国六十年,海南交通人在自己的脚下一笔一画地书写着不朽的碑文。

  (一)路网结构明显优化,通达深度明显提高。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这时,社会经济濒于崩溃,公路交通几乎瘫痪。建国后至“八五”初期,海南公路建设发展还是十分缓慢,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为了实现海南经济建设的整体布局,1993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公路建设目标,决定投资3亿元对“三纵四横”干线公路及山区县城出口路进行改建。

  至此,海南公路总量大幅增长,路网结构得到优化,通达深度有所提高。1995年底,海南“三纵四横”主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公路建设继续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公路等级为重点,完善了全岛公路网络,提高了通达深度。

  (二)高速公路主动脉基本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环岛东线高速公路是海南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58公里,是国家“五纵七横”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海口至黄竹段65公里1987年动工建设,1992年12月竣工。它的通车,标志着海南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之后,其左右幅建设共用了十年时间。

  “九五”期间,为实现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以“三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高等级公路沟通市县,辐射开发区和旅游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岛内公路网的目标,1995年11月29日,西线高速公路动工兴建,该路是我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鲜花与绿叶簇拥的全幅高速公路。1996年12月28日,开始实施环岛东线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至1999年9月26日,西线高速公路建成,实现了环岛高速公路贯通,提前两年实现“九五”计划目标。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660公里,一、二级公路1522公里,“一环三纵四横”的路网主骨架已形成,“3+1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全省18个市县都建成了二级标准以上的出口路,乡镇通达率100%,行政村基本通达,公路等级和路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200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前夕,环岛高速公路被评为海南十大建设项目之首。

  (三)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加快建设一批通惠民工程。建国前乃至建省之前,海南公路通车里程为12791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563公里,比1987年的12791公里增长445.13%;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0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6%;公路密度达53.04公里/百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200公里,全省92%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全省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均达100%。2008年,海南计划投资34.8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要完成3896公里。

  “十一五”期间,海南将投入补助资金28亿元,把农村公路全部改造为水泥路面。届时,一批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建成通车,将惠及海南百万农民兄弟。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基本改变,不少农民变过去的人挑牛驮为放下扁担绳索学驾驶,考驾照买车成为海南农村新时尚。

  2008年4月,建省办特区二十周年前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列为海南十大建设项目之一。

  (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国以来,海南公路养护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大胆对公路养护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行业管理,注重养护质量,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公路养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改革养护管理体制,为公路养护注入新活力。建国后至建省初期,海南面临着公路等级低、砂土路面多,质量低、抗灾能力极差,沥青路数量少、比率低,危桥多,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严重短缺等一系列荆手问题。当时,公路行业实行的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

  的养护模式,随之带来了管养不分、职责不清、效益低下,干部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弊端。

  为了迅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83年,海南从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着手,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劳动分配和用工制度的旧框框,改革道班生产管理和劳动分配制度,实行养护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的形式明确道班的责任,并按承包内容核算道班完成的生产任务,采取“定额记分,以分记酬”的分配形式进行工资分配,大胆进行公路养护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做到按劳动生产实绩分配,打破“大锅饭”,拉开分配差距。

  1994年,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对道班劳动力实行双向选择,优化劳动力组合结构,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同年,在全省开展了以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竞赛活动,采用百分考评,逐一将各项工作分解为若干指标要求,每年坚持定期进行综合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全省公路好路率连续五年保持全国最好水平。

  “九五”期间,为彻底改变“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1996年4月,海南撤销了省公路局,将其原有路政和养护管理职能并入了省交通运输厅。

  1998年后,针对公路等级低,砂土路面里程多,油路超期使用老化严重,抗灾能力差的特点,海南公路部门贯彻“建养并重、协调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方针,坚持“修、养、管并重,以养管为主”的原则,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把公路养护管理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9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又推行以内部招标抵押承包养护为主要内容的养护体制,在全省25个道班进行“减员增效”和“打破用工等级,实行同工同酬”的试点,增强了道班工人的主人公意识;2000年,又实行以“风险承包、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为主要内容的养护体制改革,激发了公路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公路养护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九五”公路养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6年7月13日,省交通运输厅转变职能,实行建管分离、政企分开,恢复设立了省公路管理局,并将公路养护职能从省交通运输厅划分出来。从2006年下半年起,省公路局实行了一系列养护体制改革,开始探索市场化养护的新路子,并相继对省养公路实行内部招投标,招投标里程占养护里程的80%,以梁才兰为代表的一批养护项目经理脱颖而出,活跃在我省公路养护市场,实行招投标养护后的公路好路率明显提高,实现了畅、洁、绿、美的目标;从2007年1月1日起,省交通运输厅将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文高速公路委托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养护,这是我省公路实行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重要里程碑。

  (五)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展现了良好的行业风貌和社会形象。建国以来,海南公路部门积极开展“文明公路分局”、“文明养护道班”、“文明样板路”、“GBM工程”和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一批养护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有的还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一批“十有道班”、“先进道班”等纷纷涌现,充分展现了海南公路行业良好的精神风貌。1988年,为适应建省后公路发展的需要,省公路局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行“四绿三白两平台”标准文明路,开创海南公路养护史上用“公路整体美”理念进行养护的先河。

  (六)生态建设大大提升了海南公路整体形象。建国以来,尤其是建省后,海南公路部门全力建设多层次的热带生态长廊,已建设生态公路2250公里,国省道绿化率97.2%,县道绿化率96.15%,已建成省级文明样板路达600公里以上,国、省、县道绿化里程达4800多公里,绿化率95%以上。

  生态公路成为海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提升了海南公路的整体形象。

  1、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通向世界。环岛东线高速公路是海南东部沿海的一条“经济走廊”,也是我国第一条颇具热带特色的生态景观长廊。它不仅是海南的黄金旅游通道、瓜果蔬菜运输要道,还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世界小姐选美等国际国内重要活动的必由之路。2002年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韩国总理李汉东途经该路时,欣然提笔写下“良好高速公路,美丽农村风景”12个汉字。不少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政要称:这是“通向世界的生态景观之路”;2007年11月10日,国际自行车联盟副主席豪里捷克先生说:“我去过很多国家,就海南提供的比赛路况最捧!

  无可挑剔!”

  2、生态公路成为传播交通文化的重要载体。建国以来,全省已投入数亿元,在环岛高速公路及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公路生态景点500多个,生态公路成为海南又一张交通名片,公路变成风景,行车成为一种享受。

  正在实施高速公路生态战略,对环岛东线、西线和海文线三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实行一路一景,把它们作为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和传播公路文化的主要载体,并结合沿途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凸现沿线景物的层次感,使山景活起来,海景露出来,风貌亮出来,气势造出来,文化显出来,形成有地域标志的特色公路。

  3、“美丽经济”沿路崛起。近年来,岛内外花商依托全省发达的公路网发展热带花卉业,把富有生命力的“美丽经济”演绎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并在高速公路及不少国省道沿线迅速崛起。

  (七)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活力倍添。体制改革是海南公路部门的重要改革,它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1988年5月初成立省交通运输厅,下辖省公路局(副厅级,1996年4月撤销后,改名为着公路养护质量监督中心)、省交通规费征稽局(1993年底成立)、航道管理局、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职工中专学校等8个单位,由省交通运输厅管理;第二步,1993年下半年,批准海南公路局公路勘察设计院和公路职工中专学校与省公路局脱钩,省公路局下辖的三个工程队,改制为三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公司,从1994年1月1日起挂牌运作,对外承揽工程,利用自己的资金、设备、技术优势走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第三步,1996年4月,省政府撤销了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内增设公路养护管理处和安全路政处,其原有的路政管理职能分别并入省交通运输厅路政安全处和公路养护管理处。

  二、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建国以来,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省交通厅以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开始踏上了大规模为公路建设资金融资的征程。

  (一)在全国率先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制,为公路建设筹集大量资金。1993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制,设立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环岛高速公路。1993年4月,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募集股金14.65亿元,保证了环岛东线高速公路于1995年12月27日全线贯通,结束了海南多年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为了筹集更多的公路建设资金,1997年12月,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公众股77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成功,并于1998年1月上市,“海南高速”从而成为世人瞩目的公众公司。

  此外,海南还通过贷款、发行公路建设债券和采用BOT等方式筹资,成为除通过股份合作制筹资外的重要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仅贷款项目就筹措资金近20亿元。

  1993年4月,海南省政府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条例》,吸引了一批企业参与海南公路建设。省交通主管部门也适时向社会各界推出首批19个项目,其中公路项目9个(其中高速公路项目6个)。

  (二)在全国率先实行燃油附加费征收体制改革,一脚油门踩到底”成为海南饮誉全国的一张“交通名片”。1993年6月,海南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决定将公路养路费、过桥费、过路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四费合一”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在全国率先征收燃油附加费。1993年12月19日,省政府以第39号令发布了《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以立法的形式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四费合一”,征收燃油附加费,撤掉全省公路上所有收费站和路卡,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此举充分体现了“用路者付费、多用路者多付费”的合理、公平原则,并大大提高了公路通行效率。“一脚油门踩到底”已成为海南饮誉全国的一张“交通名片”。

  燃油附加费改革,在全国独树一帜。截至2008年,全省燃油附加费累计征收100多亿元,以燃油附加费征收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我省公路建设的资金超过100亿元,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同时,海南撤销了所有公路沿线收费站卡,从源头上根治公路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三乱”现象,海南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公路收费站卡的省份。车辆畅通无阻,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实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岛外游客的赞誉,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998年海南建省十周年之际,燃油附加费改革被企业评为“最满意的政府十件事之一”。2008年4月,又被评为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十大新闻事件。

  2008年12月,为了与国家实施的成品油与费税改革有效衔接,经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淮,保留了海南省交通规费征稽局,并停征燃油附加费,改征车辆通行附加费,“一脚油门踩到底”

  的改革成果得以巩固。

  (三)创新融资理念,在全国率先向银行贷款修建高速公路。1997年7月,省交通运输厅大胆解放思想,创新融资理念,在全国率先向海南省农业银行贷款9亿元建设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文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是当时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一笔投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专项贷款。1999年9月26日与环岛东线高速公路实现对接,此外,为了改善侨乡文昌的交通条件,省交通运输厅建设了岛东北部地区的重要通道海口至文昌高速公路。海文高速路全长51.66公里,是海南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是我省“九五”跨“十五”期间的交通重点建设项目。1998年,省交通运输厅从海南泛华高速股份公司手中收回建设权后,通过与大银行携手,2000年3月28日开工建设,2002年9月30日竣工。它的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和投资环境,促进了文昌市工、农、商、贸、旅游和城镇建设等多项事业的发展。

  (四)加快主通道和大路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作为琼州大地的主通道,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建成后,沿线产业带迅速崛起,出现了“一路通达,百业欲兴”的势头。一是沿线工业迅速崛起。依托海口、八所、洋浦等大型港口,澄迈、临高、儋州、东方等市县规划为我省西部工业走廊,“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商潮涌动,一批投资超过10亿、上百亿的物大型工业项目海南西部崛起;二是沿线热带高效农业开发热渐成规模。每年都有数百吨反季节瓜果菜运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三是旅游大省建设步伐加快,正在朝着具有热带特色的国际旅游岛迈进;四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沿线各市县都着手研究本地区经济规划和发展战略等问题,形成“东西联动,南北响应,沿线开发,整体推进”的格局。

  建国六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交通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加,交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基本建立,规模化经营大幅提高建国以来,尤其是建省后,为规范市场经营管理,省政府相继颁布了《海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我省道路运输业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政管理机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成为海南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重要法宝。2007年8月1日,省道路运输局正式挂牌成立。从此,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迈上了新的征程。道路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大幅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快捷性得到显著提升。

  (一)道路客运运力大幅度增长。建国以来,海南客运运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建省二十年间,全省客运车辆已发展到2.91万辆,其中,班线客车3374辆,出租车3934辆,旅游车2188辆(含三亚一日游车),公交车1640辆;货运车辆已发展到5.3万辆;2008年,全省完成客运量3.6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0.91亿人公里,货运量0.948亿吨、货物周转量66.38亿吨公里,分别为建省前的12.14倍、139.59倍、2.90倍和22.2倍。

  2008年以来,一批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货运企业开始筹建。此外,我省已开通的省际快车班线达20多条,到达内地60多个城市,每年运送旅客50多万人次;在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海南用新理念、新举措,创新了信息化条件下培训业务管理模式。按照“有条件录入,无条件审批”的原则,率先在全国驾培行业实行培训业务审批信息化。全省现有驾校30多家,教学车辆808辆,年培训能力达8万人次以上。

  (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建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运力增长明显加快,客运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逐渐显现。为了改变海南客运市场日趋混乱的局面,1999年8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客运班车滚动发班管理模式,实行“风险共担、营收共享”,做到了“车进站、客归点”,大大提高了客运班车实载率,客运市场秩序明显改观,实现企业满意、社会满意、行业满意的目标。2007年6月,滚动发班模式被交通部确定为全国交通行业首批节能示范项目,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全省已有30多条客运线路1027辆班车实行滚动发班。

  (三)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升,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建国以来尤其是1988年建省后,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增长,海南加快了道路运输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基本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

  1、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民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运输结构逐步完善。1987年,全省只有机动车23896辆,其中载客汽车8429辆,载货汽车14862辆。到2008年底,全省机动车发展到82750辆,其中载客汽车49449辆,载货汽车22123辆,分别增长了246.3%、486.7%,全省民用汽车达到145548辆,是建省前的6倍多;现有道路营运客车12275辆,196603客位;营运货车19446辆,56907吨位;设有公路客运大小车站或站点127个,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达68865人次。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运输结构得到逐步完善;二是站点设置逐步优化,运输工具向高质量转化。建省前,海南各市县汽车站简陋、狭小,条件落后。为了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近年来,海南汽车运输集团创建了“海汽快车”、“海汽商务车”、“省际直通客车”、“李向群班组”等一批为民、便民、利民等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实行了航空式服务。同时,加大对站点设置的投入。先后新建了海口南站、三亚、屯昌、澄迈、文昌、儋州车站;扩建改造了琼海、万宁、琼中车站和海口东站。为了实现生态车站建设目标,在全省车站进行规划,已建成一批高档次,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车站。道路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大幅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快捷性得到显著提升。

  建国以来,尤其是建省以年来,海南交通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加,交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交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2、加强法规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建国初期,海南农村为数不多的牛车被称为“短途运力”,并很快发展成为海南城乡道路运输的主力军。建省后,海南道路客货运输得到长足发展,各种车辆增长迅猛,但道路运输市场一度陷入混乱。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海南相继颁布《海南省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与违章处罚暂行规定》、《海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海南省旅游汽车客运管理办法》、《海口市出租汽车定线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海南省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及违规处理规定》等,交通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依法管理行为得到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效地维护了货主、旅客的合法权益。

  3、客货运输市场整顿成效显著。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日益完善,我省道路客货运输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客货运市场比较混乱,宰客、甩客、卖客、超载现象和治安问题比较严重,无证无照经营客货运的车辆屡禁不止;客运车辆、中巴有站不进、当街乱停乱靠;部分营运车辆随意压价或抬价,欺行霸市等。为了加强管理, 1993年,省交通运输厅引导运输业户优化运力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效地促使海南道路运输业步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化发展。同时,大力推行“三制”服务(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承诺制),为经营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1999年,省交通运输厅加强了运输市场宏观调控,按照“一年不更新运力,两年不新增运力”的原则对道路运输市场整顿,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规范运输市场无序竞争的行为。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全省各车站实行“车进站、人归点”,遏制乱拉客、乱刹价现象,清理了一批不符合规定的临时性客运站场,促进了客运站场规划布局和管理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同时,全面整顿旅游客运市场,组建了12家上规模的旅游车客运公司,共收编296辆旅游车,解决了旅游车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4、绿色通道运输成为享誉全国的绿色品牌。从1996年5月开通第一条绿色通道开始,海南已相继开通到上海、西藏等数十条绿色通道,总里程达13000多公里,鲜活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内地,运输量从当年的75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540多万吨。13年间,共运输3021.54万吨,既满足了国内各大中城市对海南农产品的需求,也给海南农民带来了近600亿元的整体经济效益。绿色通道已成为全国开展的“三绿工程”之一,海南也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水果店”。

  1998年,绿色通道被评为“建省十周年企业最满意的政府十件事之一。”2002年~2003年,省交通运输厅绿色通道办公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抗击雪灾、确保畅通取得重大胜利。针对2008年罕见的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省交通运输厅有效地整合全省运力资源,集中力量优先保证电煤和成品油运输,同时储备50辆大、中巴车,随时支援灾区;二是抗震救灾运输保障迅速有力。“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交通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捐物,并调剂运力,确保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往灾区,四川省交通厅为此发来了感谢信。此外,今年5月4日,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和安排,省交通运输厅第一时间选派专业对口的优秀干部到映秀帮助开展路桥重建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奥运安保措施。奥运火炬在海南传递期间,省交通运输厅认真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对车站、码头等人员流动频繁场所的安检和隐患整治,层层组织开展了港口设施保安演习和船闸、车站反恐演练,受到了交通运输部和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四、大力拓展出岛通道,港航业发展一日千里海南是典型的岛屿经济,进出岛交通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海运是海南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共进出岛90%的货运量和60%以上的客运量是通过港口来完成的。

  建国乃至建省之前,海南水运业十分落后,列入统计的港口(含港区、码头)只有9个,48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仅有3个,自有运输船舶241艘,其中钢质船45艘,大部分为木质船,有192600吨位、3186客位,1千吨左右的船舶仅5艘,其余多为百吨级小船,绝大多数是几吨、十几吨的木帆船和机帆船,铁壳船最大的只有1000载重吨,总货运能力不足4万载重吨。即便是建省初期,海南也只有117个泊位,3个万吨级泊位,全省年货运吞吐量仅1000万吨,港口装卸和通过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1988年7月,刚组建不久的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全方位开放水运市场、坚持超前发展运力,探索发展大特区水运业的新路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海南注册的航运企业有130多家,总运力140多万吨,比建省初期增长30多倍。全省已开发港口24个,形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分布格局。北部实行“三港合一”,建成全省的主枢纽港和物流中心;南部三亚凤凰岛已建成大型国际邮轮码头。1996年,新加坡丽星邮轮公司开辟了香港至三亚旅游航班。2006年11月10日,意大利邮轮“爱兰歌娜”在三亚国际客运码头靠泊,标志着邮轮航线有了新的发展;近几年来,世界第一、亚洲第二的意大利大型邮轮“歌诗达”号每个月都定期停靠该码头;东部文昌清澜港将建成中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后方保障基地。

  目前,全省拥有港口泊位1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31个,2008年货运吞吐量7692万吨。截止2008年底,海南已建立起一支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沿海、近洋、远洋运输相结合的初具规模的船队,航运船队国内航线可到达沿海、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还开通了海南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集装箱航线,国际航线到达港澳台、远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和地区,和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经常有航运业务往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往来密切。2007年,全省靠泊30万吨超大型船舶139艘次,码头靠泊能力位居国内前列。

  根据海口港总体规划,马村港区为未来海口港的中心港区,可建设50个左右的深水泊位,整个港区年吞吐能力达亿吨,未来将发展成为以能源、集装箱、散杂货及危险品运输为主,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文明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区;海口港是国家级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其二期将扩建2个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其中一个泊位可兼停靠国际大型豪华邮轮。

  海南是我国最早接待国际邮轮停靠的省份之一。建国以来尤其是建省之后,许多世界大型豪华邮轮停靠过马村港等港口。与马村港遥相呼应的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是我国第一个4万总吨级的邮轮码头。2006年11月,该码头投入使用,结束了海南不能停靠国际邮轮的历史。三亚建成了我国首座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其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成为世界级高端豪华邮轮定期停靠的码头。

  洋浦港是海南西北部工业走廊出海通道的重要出海口,是自然条件最好的深水港区,也是区域性重要港口,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07年9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洋浦设立我国第四个保税港区,一度沉寂的洋浦开发区如今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亮点”。这表明,洋浦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和我国南方形成的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平台及新的发展制高点,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中东的枢纽。2008年9月,洋浦港三期工程的如期完工,将使洋浦经济开发区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和全省集装箱专用码头的步伐明显加快。

  此外,海南还编制了《海南省“十一五”公路水路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海口港总体规划》、《八所港总体规划》,编报了《洋浦港总体规划》等。

  五、理顺公路建设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行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建国以来特别是建省后,海南公路建设一直实行由省政府“统贷、统建、统管、统还”的体制,省政府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一)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体制。2005年6月,省交通运输厅作出了将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交由各市县政府组织实施的决定。2006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公路建养以市县政府为主;2006年12月,省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正式颁布实施。这两份文件都进一步确立了海南公路建设“以省为主、受益市县分担”的投入机制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变了我省多年来公路建设由省政府“统贷、统建、统管、统还”的体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明确了市县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加快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新格局。同时,各市县可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路建设项目的办法。《决定》实施后,各市县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二)大力推行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公路代建制是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体现,对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工程投资、遏制腐败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积极转换职能,提出“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的理念,积极推行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公路建设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先后将海口绕城高速公路、东线高速公路陵水至万宁路面改造工程、陵水大桥、博鳌南港大桥、新雅亮大桥和三亚绕城高速公路实行代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对新开工的57个公路工程项目全部实行代建制。这种作法既培育了公路建设市场,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也大大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

  (三)构建“一厅四局”交通行政管理新格局。从2006年起,省交通运输厅积极转变职能,对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2006年7月13日,恢复了省公路管理局,把公路养护职能从厅机关划出去;2008年8月1日,成立了省道路运输局,具体负责全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2008年1月,经省编办批准,原海南省航道管理局更名为海南省港航管理局,承担我省省级港口、水路运输、航道管理等职能。2008年8月6日,省港航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省在推进港口建设、加强航运管理,完善港航管理体制、促进水运事业发展等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12月,经国家有关部委同意,海南停征燃油附加费,开征了车辆通行附加费,保留了海南省交通规费征稽局。2009年5月,海南省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拉开了帷幕。经批准,海南省交通厅更名为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四)切实转变职能,下放11项交通行政审批事项。2008年8月1日,在对45项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理之后,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9月初起,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相应的的培训,以确保下放的交逼行政审批项目放得了、管得住、不缺位。从10月1日起,海南又把涉及农村公路建设、运输、驾驶员培训等内容的11项交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给全省各市县审批。

  六、交通职业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丰硕一是大力推进人才强交战略。建国初期,海南交通职业教育一片空白。1975年10月,海南工人技术学校第五分校在文昌文教公路建设工地上诞生,始设“公路与桥梁”专业,后增设了“汽车驾驶”和“筑路机械”等专业。1978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交通技工学校海南公路分校。

  建国尤其是建省以来,省交通学校共已发展成为我省集交通类大中专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岗位业务培训、交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重要的综合教育培训基地,先后为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为我省交通行业开展岗位业务培训20000多人次,完成交通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工人技能鉴定2000多人。2008年9月,该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我省交通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培养交通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海南中等职业教育样板基地。

  二是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成果丰硕。长期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全省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推出“三学一创”典型,出现了一大批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典型先进人物,全省交通系统不少单位先后被评为交通运输部及省文明单位、全国交通系统文明单位等。1998年3月,举办了“爱我交通、树我形象”巡回演出,2006年12月举办了《我为交通献一计》演讲比赛,2007年9月,在全国交通行业率先成立了海南省交通文化研究会,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加强交通文化建设,编辑出版了《海南交通报》、《新思维新跨越交通发展研究文集》、《激情交通新闻集》《二十年辉煌交通特刊》、《海南交通二十年画册》以及电视专题片《天涯不再遥远》、《征稽之魂》、《天涯砺兵》、《勇立潮头唱大风》等。

  三是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富有成效,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先后制订出台《省交通运输厅制度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厅直属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等五十项反腐倡廉制度;率先提出并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纪检监察派驻制,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监督员制度;整合了纪检监察资源,在厅直属各单位配备了纪检员;改革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实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变同体监督为“只当裁判员”,从体制上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2008年12月,《海南省交通厅专心当好裁判员》被中纪委办公厅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三等奖;出台《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交通征稽执法人员“十项禁令”》等一系列文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改革车辆通行附加费征收模式,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199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省份;全省交通文化建设精彩纷呈,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富有成效,交通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实践永无止境,历史昭示未来。在过去六十年里创造出无数辉煌业绩的海南交通人,必将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谱写交通运输发展新的壮丽诗篇!

  “十一五”期间,是海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全省经济建设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更加活跃,物流人流加快,交通运输将保持增长势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省交通运输厅将紧紧围绕“三个服务”、“四个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实践科学发展、推进交通先行,努力构筑由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为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一、科学谋划,努力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海南的关键阶段。交通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机遇,科学谋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大园区出口路、港口建设,为大项目落户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生态省建设战略,建设节约型交通,加快生态公路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要加强科学谋划,强化行业监管,大力建设服务型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辉煌60年巨变——画条公路到墨脱 改变“高原孤岛”的命运
下一篇:辉煌60年巨变——内蒙古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