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水运事业发展最为强劲、变化最为明显、业绩最为辉煌、经验最为丰富的30年。水路货物运输量增长6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3倍,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37倍,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36.7%,为世界罕见的增长速度。”这是在济南召开的“中国水路交通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作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水运事业所取得成就的总结。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祖远和山东省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出席此次会议并分别致辞。来自全国部分主要港口、航运、海事、救捞、船检等领域单位、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研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同展望了我国水运美好前景和发展方向,对水运行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水路交通运输业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1个港口入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20位,没有1个港口入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0名,截至目前,已有8个大陆港口吞吐量进入前20强,16个港口进入前100名。海运船队运力规模从世界40多位跃居世界第4位,港口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在船舶到港平均吨位增加近2倍的情况下,外贸船舶艘停时只有80年代中期的l/10;港口每承运1吨出口货物的总成本降低了20%以上;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屡创新高,部分主要港口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30年的发展,我国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形成了五大专业化运输系统,基本建成内河“两横一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水路交通“三个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水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内河航运比较优势得到发挥,长江、京杭运河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最为繁忙的河流和运河,水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已发展成为港口大国、航运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成为世界海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沿海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徐祖远副部长指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期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都为我国水运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他要求,水运行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抓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机遇,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交通运输发展,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促使交通运输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部署和要求,增强发展水运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水路交通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水路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将水运事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支撑和更加有力保障。
会上,部水运司、大连海事大学、部海事局、部救捞局、中国船级社、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的代表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其它十家单位开展了经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