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百色起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没有路,而如今老区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却是因为有了路。”公路给老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遥想几十年前,星火话燎原,问何处乡关,未藏碧血?
目睹半世纪来, 老区著新景, 有一园馆舍,以慰英魂。”
这是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内的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老区数十年来的变迁。而老区人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道破了其中的真谛——“当年百色起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没有路,而如今老区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却是因为有了路。”
从无路可行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弄福坳”的故事可以说是百色老区交通变迁最具典型意义的缩影。“ 弄福坳” 位于百色市凌云县, 那里于1987年动工修建公路,但因山势险恶,曾发生“百敢崖”路基下塌事故,造成3名工人死亡,工程被迫停工。从那以后,“弄福坳”便成了老区人民口中的“鬼门关”。
凌云县是一个山多、山高、山大的县城,重重大山阻碍了老区人民通往山外的路。1998年,凌云人不畏艰险,决定勇闯“鬼门关”,就此拉开了乡村公路大会战的序幕。今日的“弄福坳”已从昔日的“鬼门关”变成了“文明关”。一条总长26公里、四级油路标准的弄福公路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将沿线的乡村连成一片,行人、货车络绎不绝。
3 8 岁的郁再俭是弄福公路沿线下甲乡的一位农民。提到弄福公路给自己家带来的变化时,他激动地说:“小时候上县城看电影《智取威虎山》,一大早就出门,带着午饭,走一天才能到。弄福公路修好后,坐车20分钟就到了,太方便了。”
弄福公路的开通不仅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出行的方便,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郁再俭说:“没有修路前,全家靠种玉米过日子,一年收入才几百元钱。现在靠种桑养蚕,去年全家收入达到2万多元,再过几年就可以自己买车了。”
“北有红旗渠,南有弄福路”,这是专家们对弄福公路修路难度的评价。据了解,弄福公路沿线共凿开11处绝壁,打通3个分别长228米、70米和40米的隧道,填平1个长80米、深28米的沟壑,全线共修建12个回头弯。
作为一个“老、少、边、山、穷”的革命老区,百色市的交通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当地干部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历程时说:“由于修路要在短时期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民积极性不高,当时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说服他们。”
百色市田东县交通局局长林泽伟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地产的酸梅、板栗等农副产品屡屡遭遇“烂市”的尴尬局面。“看着那些农产品因交通不便而烂掉,心里特别难受,于是我们开始发动群众修路。”
然而,令林泽伟意想不到的是,当地严重的事事“等、靠、要”的陈旧观念令农村交通建设举步维艰。“当时提出修路的号召后,原以为大家会很高兴,但没想到当地百姓并不认可和支持,他们认为修路只是政府的事情,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投工投劳。”
田东县的例子是百色修路历程的一个典型。为实现农民观念从“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转变,百色市开始大力开展交通建设宣传,通过打造一批交通建设示范村屯,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如今提起修路,老区人民都会“举双手赞成”。田阳县义安村村民王正军说:“以前一头猪要10多个人才能抬出山去卖,后来看到邻村人修路后都富了起来,我们也自发修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现在路通了,财也通了。”
值得高兴的是,百色在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还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道路。当地一方面依托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热带水果、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种植,另一方面还以红色旅游为切入口,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艰苦修路数十载,革命老区焕新颜”,公路给老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家乡不仅修好了路,还经常有专家来指导我们种芒果、西红柿等,让我们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这两年,通过发展 “当年百色起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没有路,而如今老区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却是因为有了路。”公路给老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遥想几十年前,星火话燎原,问何处乡关,未藏碧血?
目睹半世纪来, 老区著新景, 有一园馆舍,以慰英魂。”
这是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内的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老区数十年来的变迁。而老区人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道破了其中的真谛——“当年百色起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没有路,而如今老区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却是因为有了路。”
从无路可行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弄福坳”的故事可以说是百色老区交通变迁最具典型意义的缩影。“ 弄福坳” 位于百色市凌云县, 那里于1987年动工修建公路,但因山势险恶,曾发生“百敢崖”路基下塌事故,造成3名工人死亡,工程被迫停工。从那以后,“弄福坳”便成了老区人民口中的“鬼门关”。
凌云县是一个山多、山高、山大的县城,重重大山阻碍了老区人民通往山外的路。1998年,凌云人不畏艰险,决定勇闯“鬼门关”,就此拉开了乡村公路大会战的序幕。今日的“弄福坳”已从昔日的“鬼门关”变成了“文明关”。一条总长26公里、四级油路标准的弄福公路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将沿线的乡村连成一片,行人、货车络绎不绝。
3 8 岁的郁再俭是弄福公路沿线下甲乡的一位农民。提到弄福公路给自己家带来的变化时,他激动地说:“小时候上县城看电影《智取威虎山》,一大早就出门,带着午饭,走一天才能到。弄福公路修好后,坐车20分钟就到了,太方便了。”
弄福公路的开通不仅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出行的方便,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郁再俭说:“没有修路前,全家靠种玉米过日子,一年收入才几百元钱。现在靠种桑养蚕,去年全家收入达到2万多元,再过几年就可以自己买车了。”
“北有红旗渠,南有弄福路”,这是专家们对弄福公路修路难度的评价。据了解,弄福公路沿线共凿开11处绝壁,打通3个分别长228米、70米和40米的隧道,填平1个长80米、深28米的沟壑,全线共修建12个回头弯。
作为一个“老、少、边、山、穷”的革命老区,百色市的交通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当地干部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历程时说:“由于修路要在短时期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民积极性不高,当时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说服他们。”
百色市田东县交通局局长林泽伟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地产的酸梅、板栗等农副产品屡屡遭遇“烂市”的尴尬局面。“看着那些农产品因交通不便而烂掉,心里特别难受,于是我们开始发动群众修路。”
然而,令林泽伟意想不到的是,当地严重的事事“等、靠、要”的陈旧观念令农村交通建设举步维艰。“当时提出修路的号召后,原以为大家会很高兴,但没想到当地百姓并不认可和支持,他们认为修路只是政府的事情,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投工投劳。”
田东县的例子是百色修路历程的一个典型。为实现农民观念从“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转变,百色市开始大力开展交通建设宣传,通过打造一批交通建设示范村屯,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如今提起修路,老区人民都会“举双手赞成”。田阳县义安村村民王正军说:“以前一头猪要10多个人才能抬出山去卖,后来看到邻村人修路后都富了起来,我们也自发修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现在路通了,财也通了。”
值得高兴的是,百色在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还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道路。当地一方面依托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热带水果、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种植,另一方面还以红色旅游为切入口,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艰苦修路数十载,革命老区焕新颜”,公路给老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家乡不仅修好了路,还经常有专家来指导我们种芒果、西红柿等,让我们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这两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家里收入可比以前翻了几番呢,相信以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田阳县那藏屯农民陆旭邓说。
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6月,百色市通等级公路建制村已经达到1139个,占建制村总数的63.2%。沿途的近百万群众因此受益,不过广西公路人并未在成绩面前止步。广西交通厅厅长黄华宽说,百色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与越南拥有360公里长的边境线,是中越“两廊一圈”的衔接地带,是粤港澳走向云贵川等西南腹地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东靠西联,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把百色由西南边陲推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这对于百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加强百色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于是,2008年1 0月,广西公路人便拉开了百色老区“桂西五县交通会战”的序幕。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在百色老区的乐业、凌云、隆林、西林及田林等5县绵延的大山中,开辟近百条乡村公路,以解决当地110万少数民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打破这5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曾经,百色老区的偏僻落后让我们震撼,而如今,老区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惊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路人和老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百色老区定会旧貌换新颜,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家里收入可比以前翻了几番呢,相信以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田阳县那藏屯农民陆旭邓说。
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6月,百色市通等级公路建制村已经达到1139个,占建制村总数的63.2%。沿途的近百万群众因此受益,不过广西公路人并未在成绩面前止步。广西交通厅厅长黄华宽说,百色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与越南拥有360公里长的边境线,是中越“两廊一圈”的衔接地带,是粤港澳走向云贵川等西南腹地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东靠西联,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把百色由西南边陲推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这对于百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加强百色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于是,2008年1 0月,广西公路人便拉开了百色老区“桂西五县交通会战”的序幕。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在百色老区的乐业、凌云、隆林、西林及田林等5县绵延的大山中,开辟近百条乡村公路,以解决当地110万少数民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打破这5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曾经,百色老区的偏僻落后让我们震撼,而如今,老区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惊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路人和老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百色老区定会旧貌换新颜,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