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仅有3909公里,是如今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1/61,平分到每个城市只有几公里。
如今,几乎在每个市地、每个县城的十字路口,你一抬头都可以看到高速公路的标志,你会习以为常地顺着指示牌,上坡、取卡、出发……全省已进入高速公路时代。
儿时愿望:修一条平坦的路
现今为省交通厅质监站站长的王春江,1962年生于河南虞城。
谈起儿时的交通,王春江直摇头:当时莫说是县城,就是省城的路也多半是狭窄阡陌。赶上雨雪天气,“出门便见两脚泥”。
儿时的王春江最大的愿望是:修一条平坦、通畅的路,而不再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中赶路。在王春江儿时的记忆中,当时出门走的多是土路,大型桥梁、地方铁路基本没有。人是不敢出远门的,因为那时十里八乡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也只是个马车,运输多靠人背马驮。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共有公路3909公里,这些公路平分到每个县也就只有几公里,全省共有载货汽车348辆,客车4辆,船舶也只有2284艘木帆船。
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王春江报考了河南省交通学校(今易名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他要学会铺路架桥。
刚工作时:副总理为黄河公路大桥剪彩
在河南交通发展中,有一个工程不能不提,这就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王春江就被分到这里。这是当时河南交通建设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工程,王春江被分到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办公室当技术员。
王春江清楚地记得,当时黄河上的桥梁极少,从郑州去新乡主要靠轮渡。后来,黄河上的一座铁路桥加宽了一些,但也只能单向通过。桥头上经常会出现排着长队的车等候通过,少则需两三个小时,多则需等上大半天,如果哪辆车突然坏在桥上,那其他车都要退回去,等拖拉机把坏车拖出来后才能通行……
1986年9月30日,全长5549.86米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亲临大桥主持剪彩。
正是这座大桥,暂时解决了黄河两岸人的出行难。也是在这一年,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9000多公里,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10倍,但交通基础设施依旧落后。
转折点: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
对于王春江来说,1994年是值得铭记的,这一年,河南交通史册翻开了崭新辉煌的一页。由他参与建设的郑开高速公路通车了。
1994年12月26日,全长81公里的连霍高速公路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河南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从郑州到开封只需1小时。至此,河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1年12月,商丘至开封、洛阳到灵宝高速建成通车,连霍高速河南段实现全线贯通。2004年10月,郑新高速的通车,也让京珠高速河南段实现了全线通车。自此,全省11个市地通了高速路。
如今:3小时可从郑州到全省任一市地国家主干线完工后,河南高速公路开始提速、转向,将更多的目光瞄向市市之间的衔接。
2003年、2004年,河南高速公路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省政府分别拿出246亿元和334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
2005年,随着济洛高速公路的通车,河南18个市地市市通高速,3小时可从郑州到全省任一市地。
至200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41公里,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到2010年通车总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而如今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40645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61倍。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郑州的营运客车达4. 2万台,线路增至8730条,除西藏外,全省客运线路已通达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