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5线四川遂宁至重庆潼南段(简称“遂潼路”)改建工程是我省县际公路建设的成功典范,
工程起于遂宁市城北火车站,经南强、复桥、西眉、磨溪四镇,直达重庆潼南,全长40.2公里。该项目在2003年5月15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两个县际公路示范工程之一。遂潼路建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经验。
(一)工程建设方面
一是爱护土地资源,搞好优化设计。在建设前从珍惜土地出发,不怕困难和麻烦,合理优化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宁可适度加大挡防砌石工程的数量,也要节约土地,对于借土弃方,都要考虑土地是不可代替的珍贵资源、倍加爱惜。通过细致的优化设计,全线共节约土地138亩,实际征地583亩,节约土地占征用土地的23%。
二是结合公路改建,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公路选线时,对沿线小城镇(复桥、磨溪)采用“近而不进”的原则,全线共进行桐子垭、复桥、磨溪三处改线,总长约6公里,一方面保证了建成后公路的通畅,另一方面也为小城镇后续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空间和环境。
三是增设“排灌涵洞”,有利于农民排洪灌溉之用。全路共增设排灌涵洞14道207米。特别是涵洞出水口的处理,我们采取出水端尾部设置“消能槛”的措施。虽然这种作法今后会产生加大道班工人清淤工作,但却避免了涵洞出水直接冲毁农田或修长沟排水占用农田的问题,同时又起到了“田路分家”的效果。把困难留给了我们自己,把实惠让给农民群众。
四是积极探索旧路利用的有效途径,做好废弃旧路利用的规划工作,充分利用旧路资源。主要通过四种途径:直接纳入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道路或街道;降级为村道,解决通村公路;作为绿化基地或复耕;规划为农民打场晒粮地坝,变堵为疏,保证县际公路畅通。
(二)管理创新方面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民工权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施工单位安排农村劳务用工,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保证支付当地劳务用工工资的相关条款,并准备以张榜、报纸、电视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各合同段结帐时间,设置拖欠民工工资举报电话,采取预留合同段资金等办法解决遗留问题,保障民工权益,深受沿线民工的欢迎。
二是“严”字当头。对施工单位严,主要是要求项目经理部人员、机械要到位,每周由招标领导小组成员、局监察室人员与业主一道对各经理部实行考勤制度,制定了奖惩办法,并逗硬执行;对工程进度滞后、现场管理不力,经月综合评比排在最后两位的合同段,则由业主约谈公司法人代表。对监理单位严,主要是要求各监理必须持证上岗,严格监理,对隐蔽工程一律拍照片留底备查,签好原始记录,业主不定期抽查监理工作日记。对业主内部各处室管理也很严,在前期征地拆迁阶段,每周固定召开拆迁例会,领导听取处室汇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在工程全面实施阶段,则每周日上午固定召开工程例会,由工程处向领导汇报工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问题与建议,并形成纪要印发贯彻执行。
三是加强交流合作,吸取先进经验。为了建好部级示范工程,项目业主还聘请省内知名专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顾问,不定期组织专家评审与咨询,特别是路面结构设计,公司主要领导反复咨询设计单位、省公路局领导与专家、山东公路局领导与专家等,最后召开专家咨询评审会才确定下来。这些对于一条县际公路改建工程来说,也不失为又一大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