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
|
|
|
|
中国公路建设60年主要成就——辉煌和令人振奋的成果
|
|
时间:2009-12-12 |
|
建国以来全国公路里程发展示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使我国公路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别、巩固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公路建设成就突出
建国初期,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公路等级都在二级以下,有路面里程只有3万公里。到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1倍,但既无一级公路,更无高速公路,公路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进入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公路建设成就辉煌,令人振奋。主要表现在:
(一)公路总量快速增加
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而1978年二级及以上公路只有1.2万公里,比例只有1.4%。
路面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得到很大提高。到2008年底,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全国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53.5%,而1978年为16万公里,比例只有18%。
公路密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现在的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27倍。
(二)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腾飞于21世纪,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七五”期间(1986—1990),建成沈大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批高速公路522公里。“八五”期间(1991—1995),建成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九五”期间(1996—2000),建成高速公路14000多公里。“十五”期间(2001—2005),建成高速公路24000多公里。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2年突破2万公里,2004年突破3万公里,2005年突破4万公里,2007年突破5万公里,2008年突破6万公里。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只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里程86601公里。截至2009年6月底,建成48896公里,占规划里程的56.5%;在建17500公里,占规划里程的20.2%。另有2245公里高速公路路段正在实施扩容改造。
(三)农村公路发展迅速
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近4倍;全国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由90.5%和65.8%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已达到90.1%和79.8%,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已达到81.2%。全国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
(四)桥梁建设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9万座,2525万延米,而1978年仅有12.8万座,328万延米。先后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海湾地区,建成了一大批深水基础、大跨径、技术含量高的世界级公路桥梁,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等一批特大型桥梁相继通车,舟山西堠门跨海大桥、泰州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嘉绍过江通道等一批在建桥梁进展顺利。
目前,世界前十座主跨最大的悬索桥中,我国有5座(包括香港青马大桥);世界前十座主跨最大的斜拉桥中,我国有8座(包括香港昂船洲大桥);世界前十座主跨最大的拱桥中,我国有7座;世界前十座主跨最大的梁桥中,我国有5座。去年刚刚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主跨跨径、主塔高度、斜拉索长度和群桩基础规模创造了四项世界之最。
(五)隧道建设技术能力迅速提升
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公路隧道5426处,319万延米,而1979年仅有374处,5万延米。相继建成了全长5.4公里的雁门关隧道,全长7公里的雪峰山隧道,全长18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度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岭长大隧道、深水海底隧道不断涌现,施工及运营管理技术不断提升,运营服务不断完善。厦门翔安隧道实现了海底隧道建设的新突破,上海越江隧道盾构直径达到了15.43米。四川省二郎山主隧道长4.2公里,洞口海拔2200米,是我国公路隧道中埋藏最深(埋深830米)、地应力最大(最大50MPa),岩爆、大变形、暗河等不良地质情况最多,地下水富集(勘探孔中承压水头高达115.4m)的一条山岭公路隧道。四川华蓥山隧道全长4.7公里,沿线穿越煤层、岩溶地质、断层、背斜高应力核部,并伴有瓦斯、天然气、石油气、硫化氢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山西雁门关隧道全长5.4公里,一路穿越27条断层。这些隧道集中体现了我国的隧道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公路交通是通达率最广、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运输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和骨干,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出行和货物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沿线地区土地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繁荣;三是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四是通过公路的建设,扩大了内需,带动了建材、石化、机械、汽车、运输、旅游、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出了贡献;五是公路建设增加了就业。近几年,公路建设的施工人数常年约280万人左右,施工高峰期约400万人,促进了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六是公路的开通促进了信息交流,使沿线人民群众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机制、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随着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逐年提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理念。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总结推广了四川川九路示范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建设新理念,建设“安全、环保、耐久、经济”的公路工程已成为行业上下共同的目标。
(二)狠抓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显着提高。
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行业监管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了质量抽查和质量监督,集中开展了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治理工作,解决了一批工程质量通病。从近年来质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工程总体质量稳中有升,一批重点工程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励。
(三)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动态监管,初步建立了公路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组织开展以“履约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督查活动,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强招投标管理,全面推行合理低标价法和无标底招标。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三年清欠工作目标。(四)法制化水平显着提高,标准规范体系渐趋完善。
全力推进公路建设法制化进程,《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8部部颁规章相继实施,公路建设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及时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加快了公路工程标准规范编修订进程,编译了一批国外成熟的标准规范,相关标准规范指南得到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科学有效”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完整体系。
三、公路建设发展的宝贵经验
回顾公路建设近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了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最显着的是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突出的是提出了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最宝贵的是探索总结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公路建设管理经验、运行模式和技术路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经验: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破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是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点。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是实现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理念。
三是坚持科技先导,质量第一、安全为本。实现公路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和谐统一,是公路建设的本质要求。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全面提高公路建设市场监管水平,是促进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是坚持条块结合、以地方为主的联合建设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是公路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