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山东的沿海港口,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而实际上,除了这三个大港以外,山东沿海还有4个稍小一点的沿海港口: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和滨州港。相对那几个亿吨大港来说,这4个港口规模上要小得多。可是,随着山东水运跨越式大发展,他们也正鼓足干劲,扩大港口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准备一展宏图。
威海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改革开放之初,威海市所辖的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均属烟台市管辖,港航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比较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全球化,为港航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威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海上贸易历史久远,对外开放打开了威海融于世界的窗口,拉近了威海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距离,也把海上运输推上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全国第一条通往韩国的海上客运航线在这里诞生,客货、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快速增加,海上运输更加方便和快捷,也成为威海港航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标志。
威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海上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威海物产丰富,经济基础与全省相比是比较好的地区,威海的发展特别是建市以来的快速发展,大量外资企业、外贸产品对海上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港航业的发展。港航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威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韩通航以来,海上货物、人员往来非常方便,吸引了大量韩资企业落户威海,中韩往来更加密切,对威海发展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进入21世纪,威海港航建设生产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2000年荣成西霞口投资建设的全国第一个村办港口—龙眼港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拥有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泊位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2001年,石岛水产供销集团在原水产码头基础上投资建成石岛新港取得港口经营许可并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拥有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004年底,总投资5亿元的二期码头工程开始施工,建设集装箱码头、散货/冻品码头、油品码头泊位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2006年5月完工。2005年底,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威海港三、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建设2个5万吨级、2个7万吨级、2个10万吨级泊位,可增加港口吞吐能力440万吨。
到目前,威海市港口泊位齐全,结构合理,拥有客运码头泊位、散杂货、集装箱、液体化工等专用泊位5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5000吨~1万吨级泊位12个,1000吨~5000吨级泊位10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1915万吨。2007年全市港口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318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准箱。水运方面,2001年、2002年分别开通了荣成龙眼港至韩国平泽、荣成石岛至韩国仁川客货班轮运输航线,增加了全市至韩国客货班轮的航班密度,减轻了威海至韩国的海上运输压力,并形成了通达国内沿海、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运输网络。
潍坊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11月,潍坊港将迎来了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国家验收。如果这次验收完成,一类口岸开放后,潍坊港将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大型集装箱船舶可以在潍坊港直接停靠和出港,加之万吨级码头的陆续建成,届时年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吨,潍坊港也将迈入国际化港口行列。
潍坊港去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第一家由二类开放口岸升为一类开放口岸的港口。从那以后,潍坊市依照一类口岸标准,全面搞好港口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各类查验机构及外贸服务机构,积极办理了相关资质和认证手续。目前,潍坊港所有泊位均已取得竣工验收证书,工程质量优良,并通过了环境保护、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的专项验收。
潍坊港能够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多年来在港口建设上大力投入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潍坊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去年进出口额突破50亿美元大关,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潍坊港已经成为山东省内比较重要的沿海口岸,装运出口货物以大宗散货为主。2006年吞吐量达到535万吨,潍坊海关监管进出境船舶103艘,2007年突破了800万吨。2006年开建的森达美港区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白浪河入海口西侧,距潍坊市区60公里,是潍坊、淄博、东营、济南等地区货物进出海运距离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港口。
今年以来,潍坊市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港口整体竞争力。潍坊港万吨级码头建设计划投资4亿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00万元,实现一类口岸开放。他们继续全力抓好森达美港万吨级码头、航道、防波挡沙堤建设。交通各有关部门全力为港口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为码头建设和港口生产经营创造最佳环境。根据《潍坊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到2030年,潍坊港年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吨,成为山东省中部、西北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渤海南部区域重要的综合性港口。
东营港:抢滩渤海湾油码头
被称为中国石油基地之一的东营市濒临渤海,是黄河的入海地所在。加快沿海城市的发展,建设黄河三角洲“港城”已被列入东营市高层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当地建设一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港口,将使东营这个沿海城市的优势得以发挥。截止2007年底,随着两个3万吨级泊位和200多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园区的初步建成,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瓶颈将取得突破。
东营市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城市群、工业区和港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国务院列出的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区。在环渤海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20多个大中城市分布。专家认为,东营港及临港工业园的建设将推进黄河三角洲的深度开发,逐步促使东营市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和重要的物流中心。东营港城总体规划实施“以港带区,以区促港,港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战略,围绕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做文章。
业内人士认为,东营油码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腹地小炼油变成它的服务对象。因为目前,当地小炼油接近80%的原料油是通过海陆联运到加工现场,主要利用龙口、莱州、青岛和天津港。陆运费用的节约成为这些企业增效的重要环节。根据东营港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010年东营以及附近地区的石化企业炼化量将达到3,235万吨/年,从东营港运入原料油可以节约运费7.9亿元。
根据东营港的总体发展规划,他们将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盐化工等重化工项目,同时大力发展能源、机械制造、船舶、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及高效生态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东营港本着“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方针,将带动和辐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深度综合开发,帮助东营市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新亮点。
滨州港:盐碱地上崛起的新港口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套尔河入海口处。自1969年起,山东省交通厅开始在套尔河西岸建港。滨州港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岸,是济南都市圈最近的唯一出海通道,是山东省“北翼”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港口。同时,滨州作为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将形成完善的疏港公路网和疏港铁路网,为滨州港提供强有力的集疏运保障。因此,2005年2月,滨州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启动滨州大港建设。
滨州港拥有大约500万亩的滩涂、盐碱地等土地资源,为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土地资源。滨州港辐射三省八市,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以上,据预测:2010年、2020年滨州港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000万吨、5000万吨。除经济腹地运量外,目前,仅滨州市就有原盐、煤炭、矿石、原油、粮油等6000多万吨的运量,为滨州港提供了充足的运量支撑。除了这些优势,山东委、省政府“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的“北翼”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都把滨州港建设纳入全省发展战略。滨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高规格港口工程建设指挥部,举全市之力,强力推动港口建设。
根据《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划分为套尔河港区、鲁北港区和海港港区三大港区。套尔河港区码头群将在90公里的航道两侧,自富国作业点至海港港池规划1000——10000吨级航道梯次开发建设。海港港区先期规划原油、液体化工、煤炭、原盐、集装箱、件杂货等3——10万吨级泊位53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6000万—1亿吨。一期工程建设3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2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