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交通通信大步跨入“海陆空”时代——中国交通通信与国际接轨
 
时间:2009-12-13 

  中国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1979年成立时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主任杨洪义介绍说,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规划建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工程,历经十几年的建设,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GMDSS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应用,在交通通信技术上实现了国际接轨,使其成为全球GMDSS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标志着我国海上遇险安全通信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

  目前GMDSS包括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低极轨道搜救卫星北京终端站和任务控制中心、18个地区的地面无线电数选值班台、5个地区的NAVTEX播发台、船舶报告中心以及陆上搜救协调通信网等多个组成部分,通过卫星、无线电等通信系统,借助先进的自动化手段,形成了对遇险船舶的定位识别、协调救助通信、播发海上安全信息等功能。

  为发展交通通信事业,改善我国航运业的通信状况,进一步保障海上航行安全,交通部于1987年开始在北京建设海事卫星地面关口站,并先后承担了交通卫星长途专用通信网、全球低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以及中国北斗卫星民用导航系统交通民用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海、陆、空全天候、全方位、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监控报警、遇险搜救通信等多种服务,为交通信息通信和交通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了贡献。

  到目前为止,国际海事卫星北京地面站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通信和数据处理系统,形成了地面和空中互连互通的通信网络体系,成功实现了交通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从话音向数据、从传统电路交换向互联网IP业务、从低带宽低速数据向大宽带高速数据的转化,成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海事卫星北京地面站可以满足海事、航空以及陆地边远地区的应急、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救助、检测监控等领域的机动和应急通信需求,为国家减灾救灾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低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是由美国、前苏联、法国和加拿大四国在1981年联合开发的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卫星提供并进行搜索救援的信息服务系统。1985年,交通部代表中国以“中国用户”身份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1991年,作为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工程(GMDSS)”的一个子系统在北京建立并使用,从而使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身份上升到“地面设备提供国”的服务提供者。

  在北京低极轨道卫星系统投入运行之前,我国的搜救指挥协调部门主要是接收来自香港和日本系统传来的报警信息。北京系统投入运行之后,我国全部的陆地和海洋都被纳入到了全球搜救卫星系统的业务范围中。十几年来,该系统成功的担负起了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遇险报警任务。

  我国全球低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中国任务控制中心(MCC)自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运行质量始终保持在国际的先进水平。实践证明,中国搜救卫星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海上和陆地的遇险报警能力,为我国遇险搜救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同时,在近年来我国的多次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相关行业的应用中,在我国历次“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特别是在承担“神舟”六号、七号载人飞船返回搜索定位任务中,搜救卫星系统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卫星导航系统是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撑系统,因此,世界上各主要大国均不惜花费巨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我国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已基本建设成功,具有定位、通信和授时等功能。该系统将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可为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所应用,使我国逐步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可促进我国自主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带动航天、电子、通信、航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高相关原材料、元器件的技术水平,推动交通运输、测绘、地质、水文、天文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大大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作为卫星导航的主要民用用户,交通运输行业已利用卫星导航的优势,在远洋运输、内河及沿海运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89年交通部进行体制改革,把海洋运输管理局通信处划出,与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直属通信站合并,组成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代部行使通信导航行政管理职权,统一管理交通系统的通信导航工作,负责归口拟定交通通信导航的发展规划,直接管理部机关通信设施和通信服务,并负责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为交通运输安全提供服务和保障,确保交通通信快速、准确、畅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在制度上予以保障。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成立之后,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等相关规定,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通信需求为目标,组织开展交通通信管理规章的制订、修订工作。

  1990年以来,交通部先后发布了《交通通信导航设备管理规则》、《外国籍船舶在中国领海、内水和港口使用国际海事卫星船舶地球站规定》、《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管理规则》、《交通通信管理规则》等行政法规,规范并指导着我国水上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实施和健康发展。

  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成立后,经过两年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以服务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建设为宗旨,完成了《交通专用通信网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经过十几年不断地建设,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交通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实现交通通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力。30年来,交通通信以需求引导发展,加快交通通信发展关键技术的攻关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交通通信和导航技术,并将这些技术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后运用在我国交通领域,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和国际化水平的系列科技成果,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在海事卫星平台上开发出了一系列国内、国际具有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系统。包括:基于Inmarsat-C系统的邮件服务平台; 结合电子地图、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的CTrack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开发CScada数据采集系统,直接把野外无人监测点的传感器数据自动回传的控制中心,全面替代了水位的人工测量,为长江、黄河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数字水利的一线产品;自主开发建设了海事卫星BGAN地面接续POP站一期工程,实现了全球化的移动宽带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用户管理与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是交通部组织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中的重要项目。该平台可满足各行业多领域、多用途、多机型的高精度、实时动态通信导航需要,用户范围除了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理,还延伸到智能化交通、地球动力学、城市测绘、情报监测管理、精确授时等领域。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开发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形成了大量的开发科研成果,并广泛利用在船舶通信及调度、港口调度控制等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了航运船只的自动导航、监控、管理、信息传递以及遇险搜救协调等需求,同时还为在航用户提供广播式信息服务,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港口高精度实时调度管理应用,可为用户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移动目标跟踪系统、调度监控系统和高精度实时/事后定位数据处理系统,并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无线通信、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系统、差分卫星定位系统、大屏幕等技术,实现了对堆场集装箱24小时全天候精确定位以及对装卸桥、场桥、叉车的实时定位跟踪。同时还具有与原有调度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无线通信等功能,成为港口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不断扩展,近些年来,在海洋捕捞自然条件恶劣的海域,渔业船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渔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球卫星船舶位报告暨图形化技术系统(CTrack)由此应运而生。CTrack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高可靠性、实时迅捷、图形化操作直观简便、经济性、组网灵活、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点。已在海上执法、海上作业等部门和航运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长江通信网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船运通信网。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部无线电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交通部对长江通信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从最初的莫尔斯无线电报到无线电话,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载波通信到光纤通信,建成了长江干线船岸通信网、长途传输网、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和电视电话会议网,并与中国电信公网互联、互通、互补,覆盖了从长江干线重庆至上海2600多公里,实现了全程全网的统一管理。

  长江通信发展以船岸通信为重点,干线传输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方向。船岸通信方式以数据通信为主体,实现船舶识别自动化;干线传输通道以光纤通信为主体,实现干线传输宽带化;信息化建设以语音、数据、图像并重,从电子政务、动态监控、综合物流三个领域为长江航运提供一个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为加强长江无线电和水上通信管理工作,长江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江机动船舶安全通信管理规定》、《长江机动船舶安全通信进网登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有效地改变了长江无线电管理中存在的船舶无通信设备、无电台执照及遇险通信、船舶收听航行通告信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规范长江无线电和水上通信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青岛港口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就三个亿吨海港的辉煌
下一篇:改革开放30年桥梁建设掠影——中国攀登世界建桥巅峰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